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新境界(3)

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新境界(3)

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一次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指导和引领着这一实践。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需要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吸收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精髓,也对中国共产党长期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进行了理论升华,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检验。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孜孜探索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剖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中蕴涵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将自然与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毁坏自然就是毁坏人类自身。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过去掠夺自然、盘剥自然的不可持续生产方式提出了善意的忠告。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现形式。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否则,就会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5]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逻辑框架上构筑起来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运用于中国当代实际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创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模式和新生活方式,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6]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的深层内涵在于,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

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7]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中,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与生态如何协调发展进行了不断探索,作出过许多努力。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积极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同时,也从经验教训中领悟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开展了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工作。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有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上升到战略地位,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此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总之,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思想探索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正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活动都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在考虑人类生存与繁衍需要的同时又顾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把环境建设从实践层面上升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理论升华,反映了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实践检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8]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生态文明建设既追求经济发展,又要求保护生态,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都不误,这充分反映了“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反映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生态文明建设还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载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等公平原则,统筹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真正落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不仅用生态文明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也用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途径,作出了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建设是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提出的,适应了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诉求,符合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注释:

[1][3][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上):16, 12, 108.

[2]黎祖交,缪宏,孔令首,姜春云: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J].绿色中国,2009(06).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559.

[6]潘岳.生态文明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EB/OL].http://news.qq.com/a/20071022/001937.htm.

[7]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上):1056.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

(作者简介:祝黄河,江西省社科联主席、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瑾青,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