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破除思维定势

论破除思维定势

将近500年前,欧洲所有的天文学家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惑:在观测天体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解释的“误差”和“反常”现象。之所以称之为误差和反常,是因为这些观测的结果与“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运行的”这个命题不相容。须知,“地心说”是千百年来欧洲人当作宗教来加以崇奉的绝对真理。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世世代代就是在这一信念的支配下来解释世界、安排生活的。为了消解日益增多的“反常现象”,天文学家们进行了数不胜数的计算和解释,想以此证明:这些“反常”现象其实并未否定“地心说”。只有尼古拉·哥白尼一个人不这样想问题。他提出:既然所有的解释都消除不了反常,而这些反常又都是对“地心说”这一核心理论的打击,那么,就不妨倒过来设想一下:如果处在中心位置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并且是地球围绕着太阳作旋转运动,情况会怎么样呢?哥白尼的这一设想(即著名的“地动说”或“日心说”),后来被证明是真理性的理论,它因此成为了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这个故事的寓义在于:当人们立足于一种新的视角来观察、解释世界的时候,原来在旧视角下获得的种种令人不能接受却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世界的真相、事物的发展随着基本信念和基本思维方式的颠倒而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开创实践新境界的发展史。千百年来,大到社会转型、科学革命、宗教改革,小到技术更新、生活变迁、习俗改变,都是解放思想、革新观念、转变习惯的结果。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打破旧的思想统一,在经过不同见解之间的竞争、比较、筛选之后,确立一种在合理性和现实性方面都得到公认的新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新的思想统一。

中国30多年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脱束缚、破除枷锁、打碎桎梏的过程,也是一次又一次打破“定律”、改写“模式”的过程。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旧思想、旧传统和旧习惯的惰性影响根深蒂固,有意无意、不知不觉在发生着作用,甚至有时发生支配性的作用。因此,解放思想从来任重道远,更新观念永远为时不晚。

对贵州来说,富民兴黔、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取得了无数阶段性的成绩,使贵州的面貌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今天,一代又一代贵州人的努力已经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在量上积累到了某种质变前的临界状态,再过七、八年,这种质的突变,即把贵州全面建成小康、和谐、美丽的家园,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十破十立”,即大范围、全方位、多角度、宽视野、深层次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样一次“务虚”活动,是正在进行和即将进行的“务实”实践的精神助推和思想前奏,必将为我们的后发赶超,为在2020年实现“贵州梦”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在笔者看来,需要“破”的十个方面,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前制约我省“两加一推”步伐的“思维定势”。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势,就是由长期积累的习惯而形成的定型化、顽固性的观察、思考和认识事物的模式或倾向。在事情简单、情况明晰、趋势明朗、按部就班的情况下,思维定势由于规范、清晰、简便,往往是指导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有益规范。但当时代变迁、新旧交替、真假难辨、情况复杂的时候,它却往往成为思维的掣肘和精神的桎梏,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消极和惰性,养成一种懒惰、呆板、划一的解题习惯,甚至会引导人步入歧途、盲区、绝壁。显然,与哥白尼同时代的那些天文学家们,就是在思维定势的顽固引导下走不出误区的。

思维定势的形成与观察、思考的角度、方式及心理状态有关。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将一只昆虫放在有盖的玻璃瓶内,开始时虫子不断地跳跃,试图飞走,但每次都被上面的盖子挡回来。时间久了,虫子也就不再跳了。这时把瓶子上面的盖子拿开,虫子也不再试图跳出瓶外了。这就是虫子的“思维定势”或“习惯”麻痹了它。当然,人类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但一些基本的情况是差不多的。经常讲的“坐井观天”、“守株待兔”、“杯弓蛇影”、“邯郸学步”、“刻舟求剑”、“因噎废食”等,虽具体意思不一样,却都有不顾客观环境的改变而继续受制于习惯、成见、偏见的引导,或观望等待、不思进取,或主观任性、强认死理,最后弄得贻笑大方。

苏东坡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说出了一个道理:人的视角不同,观察的结果就会不同。同一个对象,横看侧看不一样,远观近照有差异;如果观察者与对象距离太近,就会发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局面。在这个时候,能否跳出观察和思维的局限,就成了避免失误、达至成功的关键。比如,一个外地人来到贵州,他当然不如贵州当地人熟悉、了解这片土地。但是,他的“陌生感”这个观察的劣势却造成了他的“差异感”这个认识的优势,他对贵州的优点、特色、有利、不足等差异化的情况比较敏感,不像当地人那样对很多事请已经熟视无睹了。此时,他的观察和思考往往就显得比较客观、比较有洞见力。事实的确就是这样。不用说,我们必须立足省情来解读、分析、考量、谋划贵州的未来。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贵州本身的情况,就贵州谈贵州,很容易发生“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的片面性。于是,越是“知晓”贵州,也许就越不“了解”贵州。我们应该像哥白尼那样,保持观念的开放、灵活、不落俗套,善于多点观察、逆向思维、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科学决断、有效实施。赵克志同志讲,对贵州来说开放比改革更为重要,这其中就包含了观察、思考、判断、决策等应当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实现贵州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脚踏实地;但也不能只靠一步一趋式的量化积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境界,不光是一种诗意,也应当是发展的质变或飞跃状态。这种质变、飞跃,离不开对贵州省情的更加深邃、更有创意的观察和解读。比如,贵州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长期以来制约了我们的发展,这本身当然是坏事,然而惟其如此,我们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质朴民风却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这些东西反过来会成为贵州发展新型产业(如生物制药、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的重要依托,成为后发赶超的有效平台。如果我们跳出贵州,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和视角来观照贵州,还会发现许多贵州的优势。比如,我省欠发达、欠开发,但恰恰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经验并汲取其失败的教训,走出科学发展的捷径来。再比如,就地理、气候、发展历史和发展态势来说,贵州虽然与其他欠发达省份在传统产业、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等劣势方面有相通性,但却也与欧洲的瑞士、美国的犹他州等通过新型产业的发展成功实现超越的地方有不少相似性,可以启发我们开创出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来。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但形成一个好的思路并不容易,既取决于思想的准备,更取决于思想的决断。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处在“拍板地位”的领导者,首先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胸,能够接纳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异类的信息和建议),同时要具备求实的态度和理性的分析能力,能够看准并把握转瞬即逝的机遇,一槌定音,落地开花。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