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要体量 更要品质

文化要体量 更要品质

文化强不强,好不好,是真走得出去还是烧钱造势自吹,关键在于文化人才文化创造与文化贡献。祖宗的遗产是重要的,当今的人才与成果,才是我们今人更应重视的。

近年来,我国的领导与人民群众日益重视文化课题。我们畅谈文化政策、文化工作、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文化活动与文化服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建设等等,心高意切,何等好啊。

同时我还希望人们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关心文化精神与文化追求,特别是文化品格。我们要看到文化的林林总总,更要看到文化的精髓与主心骨;看到文化的日新月异,更要看到文化的恒定久长;看到文化的热闹红火,更要看到文化如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灵魂深处;看到文化的无处无时不在,吃喝拉撒都文化,更要看到文化的高屋建瓴,它应该引领我们的生活。

文化首先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体量

我看到海峡两岸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文化建设与文化口号,六十余年来相异不知凡几,但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群体,之间却有着太多的共同点。情义、道德、家庭、勤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吃苦耐劳、谦虚谨慎、刚正不阿,同时应变图强、实事求是……这些都为我们所赞许;而懒惰挥霍、巧言令色、两面三刀、投机取巧、腐化堕落、刚愎自用、呆板僵化,都为我们所不取。这些观念如果作政治化的解读,两岸可能有相当的分歧,但是作为文化情怀与文化底色,它们几乎是没有争议的。这说明,文化是有它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性的。

有些文化行为,发生的时候可以气势雄伟,响动非凡,如火如荼,完结起来却是烟消云散,不知所终。历史已经证明,一时的时尚哄闹动作,未必能沉淀为文化的遗产。文化还是非文化伪文化,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需要生活本身的选择与淘汰。

文化首先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体量。它的魅力、凝聚力、影响力取决于它的有效性,即它是否能以提供足够的真理、美德、信念、胸怀、智慧、学问和方法使接受此种文化的人群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以人为本的有效的文化将能塑造与培育它的接受人群、民族、地域,以至扩展到成就更良好、更优美、更富有蓬勃活力的品质。就是说,文化的品质决定着人与生活的品质。

这样的文化品质往往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巨人上。文化离不开它的代表人物,古代人尊称这些人为“圣人”。谈到中华文化我们立刻会想到先秦诸子与其后的大家。当我们徜徉在巴黎的先贤祠,伏尔泰、狄德罗、笛卡尔、巴尔扎克、雨果、居里夫人……其阵容令人肃然起敬。多年以来,我国这方面的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总结汲取。文化强不强,好不好,是真走得出去还是烧钱造势自吹,关键在于文化人才文化创造与文化贡献。祖宗的遗产是重要的,当今的人才与成果,才是我们今人更应重视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