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绿色生活 从身边事做起(5)

“地球一小时”——绿色生活 从身边事做起(5)

■记者手记

记住好习惯,忘记“一小时”何妨

又是“地球一小时”,不仅下雨天与往年不一样,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另外两个不一样:一是“应景”的活动少了,二是有关“要不要熄灯”的讨论也少了。“应景”活动少了,主要是因为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提前了一周,有些喜欢“抢镜头”的“响应者”记错了时间,来不及准备,所以昨天拿不出活动。至于“要不要熄灯”,则是随着“地球一小时”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项活动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通过熄灯这一象征性的做法,呼吁人们思考一下地球的负担,也鼓励人们用绿色习惯来为地球减负。明白了这样的活动主旨,“要不要熄灯”讨论也就失去了价值。

这两个“不一样”其实传递出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忘记“地球一小时”也无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全球范围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本来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在“一小时”之外实践绿色习惯;至于“一小时”中要不要熄灯、要不要有“应景”的活动,都是次要的。让人欣慰的是,在今年的“地球一小时”中,越来越多的“举手之劳”被加以总结和推广,不仅上海有低碳生活顺口溜,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提出了“星期一多吃菜、星期二环保袋”等好建议。

对一年而言,一小时确实很短暂。但如果忘记“一小时”,却记住那些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带给个人和地球的积极意义显然将远远长于“一小时”。记者 任翀

(来源:解放日报)

“地球一小时”能否熄掉“不夜城”

2013-03-24 11:08   来源:东方网

23日晚上,石家庄市将在20点30分到21点30分在某大型商城开展“地球一小时”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地球一小时之快闪,以活动志愿者为主体,每人持一枚LED蜡烛灯,与市民一起互动。现场通过互动有奖问答,传播“地球一小时”的低碳理念和相关环保低碳类知识。(人民网3月23日)

我国不是一个能源十分充裕的国度。然而,我国似乎也是一个“不夜城”盛行之国。身为平民,我无缘走遍国内的每一座城市和每一个镇区,但我从自已到过的城镇和自已所寄居的地方看出,这些城镇夜晚的灯光似乎是一处更比一处亮,一处更比一处火。

也许,城镇流光溢彩的夜晚,会让当地的官员充满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如此灿烂辉煌的“不夜城”,难道不是实实在在闪光耀眼的政绩吗?倘若只顾及地球气候变化,外面的人会看得到我们的城市实力吗?上级领导会看得见我们的城市风貌吗?

有多少夜景明亮的“不夜城”是非要打造不可的?地方政府精心打造的“不夜城”,不仅是对珍贵能源的无度浪费,增加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地球气候的变化,更是加大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这些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更不可能是官员自掏腰包,只能是靠用老百姓的养命钱和血汗钱来“埋单”。

笔者想,此次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当该让我们有些热衷于打造“不夜城”的官员有所警醒,痛下决心先从拉熄“不夜城”下手!各地地方政府的“不夜城”一熄,所显现的不仅是官员珍爱环境的表率,节约了富贵能源,点亮的将是民众之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