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的关键仍是改革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的关键仍是改革

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当前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谁来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理所当然要靠政府保证。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名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如果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能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就不能使其公平参与竞争;如果不能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公平参与竞争。

政府要在市场经济当中发挥良性作用,成为创造市场环境的主体,就需要保证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即让资源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自由地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流动,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前提是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必须深化对各类要素市场管理体制、税收体制的改革

从资源配置来看,我国生产要素市场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获取各类生产要素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上存在显著区别。这不仅造成了市场主体的不平等,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土地、能源、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与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有很大关联。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在当前的政绩考核制度和征地制度下,土地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手段,往往是一届政府就把几十年的土地都批出去了,结果就是鼓励企业扩张规模,使得我国这么一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大国,还有大量的土地利用效率很低,浪费严重。此外,水、煤、电、油等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在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开采体制下,获取开采权的成本很低,也使得价格和成本严重脱离,这种扭曲的价格机制不能反映我国资源稀缺情况,造成了使用中的大量浪费。

以金融市场为例,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各种干预和门槛限制不仅使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而且使各种民间资本难以公平地参与到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去,最终使得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只能求助于民间高利贷,而一些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后不是投资房地产就是放贷,以求高额利润,这样很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政府还应当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公平受到法律保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依据法律可预见的、公正的司法处理结果能够消除矛盾,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但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企业之间纠纷处理的干扰因素过多,尤其是民营非上市公司各种财产权利还受到各种腐败势力的压榨,并难以受到法律的公正保护,其结果是企业创新积极性不足,资本大量外逃。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必须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