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社会对于埃尔贝克腐败丑闻表示“零容忍”)
随着事件迅速升级,埃尔贝克迫于舆论压力于2012年12月5日宣布引咎辞职。
从“裙带门”曝光到埃尔贝克宣布辞职,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由此,丹麦反腐效率之高可见一斑。这也是多年来丹麦政坛十分罕见的官员因腐败丑闻下台的案例。
官员问责制度推行彻底
然而,辞职并不意味着腐败官员就可以全身而退。丹麦舆论一致认为,虽然埃尔贝克已经辞职,但该事件暴露的问题仍然存在,国家审计局必须继续对此事展开彻查。
在各党派及公众强烈要求下,丹麦国家审计局于12月12日决定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相关会议和活动的决策过程、操作程序及内部管理情况展开全面和深入调查,旨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丹麦“最清廉国家”形象和丹麦社会至高无上的清廉价值观。
从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来看,丹麦社会舆论对官员腐败案例的反响之强烈、涉案官员下台之快可谓是名符其实的“丹麦反腐速度”。丹麦在反腐和廉政方面向来被公认为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长踞世界最清廉国家之列。
埃尔贝克辞职当天,由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显示,丹麦、新西兰和芬兰以9.0分并列榜首,被评为本年度“世界最清廉国家”。至此,丹麦再次蝉联桂冠,此前也多次获此殊荣。究其原因,反腐倡廉意识在丹麦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深入人心,清廉已成为人们心中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丹麦长踞世界最清廉国家之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