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让别人发展。任何国家在破坏别国利益的时候,也在同时损害着自身利益。这就要求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现实世界,摆脱不了现实主义的思维。但人类要向前发展,必须有理想主义的指引。各国应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克制一己之私,将地球村打造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时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一句“一己之私”引来了许多关注,更引来了许多猜测,多个“嫌疑人”被媒体一一“对号入座”。有的说是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美国,有的说是挑起钓鱼岛争端的日本,有的说是搅动南海风云的菲律宾和越南,也有的说是让东北亚不安的朝鲜。
其实,正像有的专家分析的那样,这样的猜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习主席讲话的主旨是倡导一种新的和平观和国际安全理念,反对狭隘的、孤立的、绝对的一国安全观。如果硬要说意有所指,那只能是“谁有谁知道”,谁有搞乱世界之心,谁有搞乱世界之举,就是谁。不过,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倒值得认真探究一番。
“一己之私”受到热议,是因为其揭露了当今世界许多热点背后的成因。我们不是乌托邦论者,就像承认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一样,一个国家有点“一己之私”,也在所难免。但是,承认各国之间的差异与竞争,绝不是要做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各国绝不能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走上一条偏执的道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做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更不能将相互之间的竞争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否则,“一己之私”太膨胀了,就会生出许多虚妄的念头,就会把事情搞得乱糟糟,把世界搞得乱糟糟。无论是陷入多年战乱的阿富汗和伊拉克,还是出现乱局的西亚北非,都离不开有关国家的“一己之私”。同样,无论是岛屿争端的东海、南海,还是风云变幻的朝鲜半岛,都需要各方克制自己的“一己之私”。
“一己之私”受到热议,从另一个侧面看,是因为反对一已之私,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各国人民的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将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各国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世界也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让别人发展,任何国家在破坏别国利益的时候,也在同时损害着自身利益。这就要求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克制自己的“一己之私”。不靠战争解决争端谋取利益,这不是愚蠢,而是一种理智,是一种责任。这种理智,是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念,也是基于深刻的历史教训。这种责任,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而是在世界历史中发端、发展起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证明,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和平发展之路才是人间正道。做到这一点,不但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要做到“他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已所欲,勿施于人”。否则,秉承冷战思维,追求绝对安全,只顾自己发展,只会走上只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老路,走上搞乱地区、搞乱世界的邪路,这种思维和行径必将招致各国人民的反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