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款吃喝背后的权力套上“紧箍咒”

给公款吃喝背后的权力套上“紧箍咒”

去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成效显著,公开的公款吃喝受到了遏制。但一些人变换对策,改明吃为暗吃,那些私人会所、隐秘餐厅就成为了腐败新阵地。(4月13日央视网)

把茅台酒倒进矿泉水瓶里,公务宴请改到了食堂,农家乐、私人会所成为公款吃喝的“新宠”……媒体近期不时曝光的公款吃喝“转入地下”现象,与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相违,引发公众诟病。管住公款吃喝的嘴,已成社会诉求和民意所向。

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必须认认真真抓,持之以恒抓,咬牙做下去。在公款吃喝等问题上,前不久,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消息传出,舆论普遍好评。这也反映了转作风不是一阵风,也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动真格、见真招。因为公款吃喝已经远远超出其问题本身,已经成为检验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作风观的一面镜子。

公款吃喝“转入地下”、“改头换面”等种种问题,根源在于权力未能受到有效约束,“三公”经费缺乏透明。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为了掩人耳目,大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作战地点”转移到暗处,躲避了监督的“眼睛”,弱化了制度的约束力,使公款吃喝“隐姓埋名”。

制止公款吃喝和中央禁令玩躲猫猫现象,就要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建立刚性的制度来约束权力,健全查处问责机制,尤其肃查办顶风而上的典型,用问责来遏制“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心理。同时,还需对“三公”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避免公开一套、执行一套,避免灯下搞暗箱操作。唯有如此,方能有效遏制吃喝风”变脸“,消除公款吃喝滋生的土壤。(安子州)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