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杨永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思考(5)

对于很多东部地区,这个已经不是问题了,早就保障了,那么他可以把当地的基本文化需求、基本文化保障的内容再提升,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提升,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减少,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这是公共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

(三)内涵和构成

1.  设施网络体系

首先它有一个设施网络体系,你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你首先得有一个阵地、一个平台。以前我们主要的网络体系,主要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也包括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俱乐部等等这一系列的设施组成,但是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固定设施。这次“十二五”里面我们提出来了,其实我们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仅仅是固定设施,还有流动设施,比如说流动舞台车,在广东深圳街头有很多流动的图书借阅车,这是流动设施。

还有数字阵地,像文化共享工程,今天上午我们在天津调研就调研它的数字文化,现在做的非常好。怎么样通过数字渠道让老百姓更容易享受这种文化的产品跟内容。比如说我在网上跟一些文化的专业人士交流、互动。今天上午和平区有一个数字文化网站,上面有幅画,他可以教你怎么样鉴赏这个画,你有什么好的作品也可以传到网上去,有一个网络社区,有兴趣的可以去交流。所以现在叫固定设施加流动设施,加数字阵地,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一个新的方式。

2.统筹城乡

目前我们国家在公共服务建设,不仅仅是文化服务,在公共服务建设里面都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向城里集中。在城里面,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向少数几个公共服务机构集中。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我上学的那个小学现在基本上建筑已经塌了,没人了。后来我回去就问亲戚朋友,说现农村里没有老师了,老师都去哪里了?很多老师在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为了进入教师队伍,能够吃公家饭,愿意到农村没有问题,但是到农村任教以后,首先想着的事就是怎么进城,进了县城以后想怎么样进到大城市里面,农村留不住人的。这叫优质资源越来越多向城里集中。

在城里也不是说所有的学校都一样,所有的文化机构都一样,优质资源越来越多的向极少数的更好的机构集中。比如说现在北京,最好的小学就那么几个。这是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的一个不均衡带来的,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央在讲现在要统筹城乡,在一次会上,我发言说现在统筹城乡最大的问题,不是去建那么多设施,更多的是人的问题,服务、人最关键,什么人?教师、医生,包括文化专干,也包括其他的。这些人如果不到基层去,不可能的。我们的公共资源配置上有严重的问题,本来在文化领域钱就不够,但是还大量的用在城里面去建这些少量的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3.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也一样,好多教师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学校,公共服务均等化怎么体现?我们在05年、06年做了一次调查,跟世界银行一起。在上海、大连、西安、成都、深圳五个城市做调查,其中有一项调查我们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大家都知道是就近入学原则,但是还有很多择校的。后来我们调查什么人在择校,统计局帮着我们做入户调查,哪些学生在择校,择校学生是怎么个择法。后来发现,择校当然要去更好的学校。

后来发现什么学生在择校?家里面有钱的,家里面有权的人,他们家的小孩有更大的机会去享受好的这种优质资源。像广大的农民工、外来人口,家里面比较穷的,他们这种资源就差了很多。前年中央有一个工作,就是农民工的问题,我当时也去参于调研了。我们看北京的农民工,他们这种文化的需求很旺盛,但是资源太匮乏了。现在我们国家城里面有2.42亿外来人口,大概占了城镇常住人口的30%到40%。

如果说这30%到40%的外来人口在城里面不能融入的话,将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本来在城里面,从受教育到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们融入了城市,那么一定会带来城市的隐患,融入城市还不仅仅是关注他的经济权益、法律权益,他的精神权益也很重要,他们从精神上、从价值层面真正融入这个城市,能不能得到这个城市的认同,如果他们融入到城市,他们回到农村又回怎么样。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现在全国大概也是好几千万,这些人在城里出生的,对农村根本没有什么了解,他融入不了城市,他也回不到农村去,那一定会成为城市的隐患,又会怎么样?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大、形势很严峻。这是设施体系。

4. 建立群众的需求反馈机制

还有就是文化产品创造和生产体系。有设施还不行,还得有内容,那么在创造上面,当时我们提出了,最重要的一块,就是要建立群众的需求反馈机制,我们的公共服务提供,财政花钱为老百姓做好事,好事不是随便做的,你要去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再去做什么,你不能花了很多钱,最后发现并不是老百姓需要的,我刚才也举了很多例子,所以要建立老百姓的需求反馈机制。

这次文化部在东城区做试点,东城区文委他们现在在尝试怎么建立一种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反馈机制。那么根据老百姓文化需求的反馈,去有针对性的为老百姓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叫需求反馈机制,这个也是这次在文化部的规划里面比较关注的,就是我们的文化一定要源于老百姓。

5. 供给方式

另外就是供给方式。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基本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公共服务由政府负责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亲自去提供。政府也可以采用政府采购、市场购买,包括补贴等等方式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最近我在关注公共文化,虽然我们现在国家、省、市、县在公共文化投入上,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是离我们现在目前文化所需要的经费还有很大距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无论从资金投入方面,还是从项目的一些运营方面,如果现在能够参与进来的话,就能够减少我们政府的压力。所以这个也是这次探索的一个重点。现在很多地方也在探索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政府给一些政策,让一些社会力量来投资办博物馆,民办图书馆等等,也包括成立一些文化发展基金,让一些企业捐赠等等。那么这个也是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当中的重要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由政府完全包起来。换句话说,如果说没有社会愿意参与的话,那么政府还要兜底的,这是供给体系。

6.保障体系

另外是保障体系,包括人、资金、技术等等,这个体系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体系不健全的话,公共服务提供也很难落实。其实这还不仅仅是在公共文化,在所有的民生领域都是这样的。现在在很多地方,仍然没有完全扭转,还是经济挂帅、GDP挂帅。现在在强调建服务型政府,要把服务作为我们政府的服务是最基本的责任,在强调这个,民间有句顺口溜,叫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经常是这种情况。大家知道文化重要,我相信各位老同志在以前的工作当中,包括在现在一些社会接触当中也能体会到文化太重要了,但是最后真正落实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