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点任务
1.要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这是一个硬约束。现在地方已经把这个作为一个硬约束。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政府必须负起责任来,要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给保障。
2.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但并不代表一定要由政府来提供,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参与。怎么参与?就是这里讲的,可以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有次在一个会上,是示范区创建会,示范区是文化部搞的一个示范区项目,全国每个省选一个地级行政单位来参与。北京是朝阳区,当时示范区各地方的领导都去了。当时我说你们搞文化产业没有错,挺好的,但是其实要注意了,文化产业跟文化事业,跟公共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公共文化其实是文化产业最大的市场,你不要去搞当地根本没有优势的地方。比如说像很多地方,你都没有文化人才,搞什么动漫,搞什么软件。让文化企业去做一些跟公共文化相关的一些产品,然后政府通过采购方式,这不是一样在为公共文化提供嘛。而且政府采购,政府付费,一样有市场。
一个文化是不是公共文化,不取决于它文化是谁生产的,不取决于是由文化企业生产还是由文化事业单位,更主要是取决于谁付费。比如说这瓶矿泉水,要是我自己买的,那就是属于私人产品。但是如果是政府保证每个人每天喝一瓶水,政府花钱买了,那这个是公共产品,这就是公共服务。这个产品本身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取决于谁付费。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能不能抓住公共文化这个市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思路。
3.鼓励国家投资、资助和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个提出来了,但是有很大的挑战。很多原来国家投资的一些文化产品,它不愿意拿出来给老百姓享受。所以这里面就是怎么样在政治上去考虑,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个就是免费开放的问题,因为我本人也参与了免费开放文件起草。免费开放确实是一个重大的惠民工程,这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等,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老百姓不用花钱就可以进去。
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比如杭州出了一个案例,免费开放以后,乞丐能不能进图书馆?因为他进图书馆,他不是去阅读,也不是去看书的,他是去乞讨,他干扰正常的阅读秩序。应不应该让他进去?人家说免费开放为什么不让他进去?乞丐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这里面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在很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里面更难。
比如说现在科技馆,它每天只能接待200人,免费开放以后,很多人去了,它可能会带来很多公共资源的滥用,原来收点费也不是坏处,收点费至少可以把那些想滥用公共资源的人排除在外。比如说高速公路,大家知道机场高速现在进京方向不收费了,原来收费的时候,很多社会车辆不愿意进去,因为要花5块钱、10块钱。但是现在一旦不收费以后,你发现开始堵了,为什么?资源滥用。有些社会车辆进去以后导致对紧缺资源的拥挤。
这种公共文化资源怎么免费开放,也是带来的新的问题。最近各个文化机构也在讨论怎么样免费开放,怎么样有效的免费开放,我们文化单位怎么样来管理。鼓励一些国有单位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比如说辖区的高校,包括一些国有企业,能不能把内部的设施开放出来。东城区他们在做这个事情,东城区每年花一笔钱补贴辖区内的国有单位,让他们把他们的设施开放给东城区的居民去用。因为你要新建设施,肯定花很多钱,而且也没有地。而这些国有机构他们很多设施可能有闲置的时候,比如说中小学假期可能就闲置,那么你能不能拿出来给老百姓用,这都是可以值得考虑的。
但是带来一个新问题,这些机构一旦提供服务以后,把他们的设施开放出来以后,出了问题怎么办?上次东城区一个领导跟我讲,有一个机构在开放以后,一个老年合唱团在里面排练的时候,一个老同志晕倒了。后来学校就不干了,说我们不敢开了,万一再开出点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在新的这种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下带来新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个也需要很多创新的思路。
另外就是基层设施共建共享,包括农村社区、城市社区,能不能把所有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在一起,能不能成一个统一的,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就是一个某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党员教育都在里面,这样就能够把资源都整合起来,但是这个也有挑战,就是我们现在垂直的这种条条块块的模式,都想在基层有自己的阵地,最后社区里面不得不反了很多不同的场所,其实完全可以整合起来的。
所以这里面单从文化的角度就提出来了,基层要建综合性的文化设施,就是把所有的文化功能,乃至其他的一些功能,包括教育的功能,也包括体育的功能,也包括其他的这种计划生育,包括其他的一些,只要是面向基层老百姓的,包括卫生,都可以放在一起。
另外就是面向重点人群的公共服务。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公共服务,虽然说是面向全民,全国老百姓都有权利享受,但是其实它是有重点人群。比如说义务教育,谁需要义务教育,大家都需要,但是谁在面对义务教育的时候最没有选择权?就是我们说的弱势群体。有钱的、有权的,他按照就近划片学校不好的话,他有他的替代方式,实在不行可以去上国际学校。
但是对于外来农民工子女,对于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群体,他如果小孩不能够享受义务教育的话,他就没有替代方式了。文化也是一样的,有钱的人,或者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他觉得你的文化设施不好,他可以去选择自己的高档文化设施,他有替代的方式。但是对于基层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他没有替代的方式。所以我讲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它是有重点人群的。那么这里面专门提出来对重点人群要照顾,包括农民工。
4.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在我们很多企业,也包括很多社会组织,都有意愿参与到公共服务里面来。但是现在由于政策各方面的原因很难有参与。比如说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当然现在放开了,以前管的很严的。第二,很多企业想捐钱,但是原来《捐赠法》所提出的这种向公益性项目捐赠可以在税前列支,但是也落不到实处。以前是为了鼓励企业捐钱,你把钱捐出去可以算作企业成本,但是现在由于各方面原因也落不到实处,你捐钱可以,但是还是要纳税。因为国家也担心很多人借捐赠公益项目的目的逃税或者转移资金。
另外就是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这个事情是最近比较大的一个事情。文化部也是希望能够在全国找一些典型地区,能够站在国家立场上去探索当前我们国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去做示范,去探索做示范,然后再为国家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这个项目我是全程参与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件事情,就是真正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让地方能够在某一方面去探索,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说像东莞,它外来人口比较多,它解决问题就是怎么样让外来人口能够融入城市。我刚才讲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关系到国家稳定,他们就在探索这个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地方在探索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就是打破文化、广电、新闻这种行政壁垒,怎么共建共享。还有就是咱们北京朝阳区,它在探索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因为朝阳区有城市地区,也有广大农村地区,有中国人,也有很多外国人,它是使领馆集中的地方,所以它有特殊性,也做了很多探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