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干部队伍中的“中国式过马路”

防范干部队伍中的“中国式过马路”

摘要: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日前谈及干部心态和作风时说,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一些干部难免心态失衡,心浮气躁,甚至受到社会上不正当风气影响,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必须及时防范干部队伍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将干部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干事创业上来。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日前谈及干部心态和作风时说,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一些干部难免心态失衡,心浮气躁,甚至受到社会上不正当风气影响,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王荣书记用形象的比喻说,这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如网友的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这不仅是规则意识淡薄的表现,也是社会从众心理的一种显现。什么是干部队伍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原本有章可循的工作流程,会被各类有影响力的人物习惯性打乱;原本明令禁止的公款吃喝,会因领导干部的带头破坏而被群体效仿;原本遵纪守法的党员干部,会在不正之风面前选择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与诸如此类的行为相比,更为严重的是干部的心态。一些干部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觉得不正常、不便利的地步。

干部队伍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表面上是一种官场群体效应,实质上是法治规则失范所致。正是因为明规则不彰,才让潜规则盛行;因为领导不自律,才让群体无所顾忌;因为约束不严苛,才让权力肆意而为。不久前,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致信《人民日报》反映单位虚假转作风:科长上班喝酒斗地主,副局长提醒“别让人逮着,都转着呢”,局长汇报“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样的官场生态,只会导致更多的干部不问是非只问得失,不讲规矩只讲好处,不计原则只计结果,为了消解心中的不安,还常用“大家都这么干的”来做挡箭牌。从根本上说,防范干部队伍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核心要义是重建干部的是非观、规则意识,以铁的纪律保证不抛弃原则、不擅越红线、不贪图一时之利。

当前,我国法制体系不尽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假权力之“虎威”,谋一己之私利,有的因一时侥幸得手而沾沾自喜,甚至引发一些人的羡慕效仿,使更多的干部在权钱中迷失自我。正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先是几个人互相模仿试探,最后一帮人理直气壮违规过马路一样,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出现的腐败“窝案”也正是源于此种心理。由此可见,法制的完善和监督机制的健全必不可少,干部自身法制意识的提高也是关键所在。在党纪国法面前,要让任何“轻视”、“盲从”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人坚持原则,保持清醒,不为一时利益所迷,不被一众诱导所惑,从而保障明规则大行其道。

“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典型的“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当众人一起违规“过马路”时,大家违规的心理负担就被降到最低:大家都这样,我为什么不能呢?而此时,如果能有人及时站出来,讲事实摆道理,阐明利害关系,并以身作则遵守规则,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现象,这种不断扩散的现象就有被及时制止的可能。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理当挺身而出,率先垂范,不仅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更要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这其中,最忌讳的就是“老好人思维”,既不能对违法乱纪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能让那些坚守原则、苦干实干的“老实人”吃亏。

总体而言,我们的干部还是心态健康的,并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干部作风转变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必须及时防范干部队伍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将干部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干事创业上来。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