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一个问题是现在比较热的,那就是城镇化。政府如今强调加快城镇化建设,而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城镇化是一种旧型城镇化。旧型城镇化的问题已经被质疑了近十年,即用摊大饼的方式把城市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地,导致城市化成本太高,造成投资和土地的大量浪费。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市化,因为人的集聚、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技术和理念,才能提高效率。现在土地城市化的速度比人城市化的速度高一倍以上,这样无法达到城镇化应该取得的效果。另外,建成的城市因为运用了摊大饼的方式,专业化程度很低。每个人的生活半径都很长,于是交通拥堵、污染的严重程度降低了整座城市的运行效率。旧型城镇化为什么这么顽固?我认为原因是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
首先是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制度规定了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的,而农民对这个集体没有约束。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土地是国有的,所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征收土地的差价就变成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
第二,政府的职能。城市有两个来源,在西方国家,城市是从市来的;在中国,城市是从城来的,城在古汉语的意思是都,就是国的首都,有政治的内涵。所以计划经济以来继承了一个传统,即城市由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就不是根据经济效率去实现城市化了,政府追求的是政绩。此外,还要加上其他一些体制问题。比如虽然城市与独立的人是一样的,大家平权,但是城市也分不同级别,越高级的城市,其资源的掌握就越丰富。城市规模越大,政治级别就越高,于是形成一个循环,每座城市都运用自己支配城市的权力把城市做大,其支配资源的权力也就越大。
旧型城镇化造成的资本浪费会在宏观经济上体现出来,表现为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从体制入手,这样才能够真正按照政府提出的要求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
改革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首先,放开商品和要素价格。其二,确保竞争性市场的产权基础。其三,消除行政垄断和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其四,厉行法治。
我认为,改革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如果希望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并且建立兼容的激励机制,那么就应该形成竞争价格。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有四项工作是必须做的。
首先,放开商品和要素价格。商品价格自由化的程度高一点,要素价格就要差一些。
其二,确保竞争性市场的产权基础,确保不同所有制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
其三,消除行政垄断和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其四,厉行法治。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市场需要监管,但是目前监管的方法有问题,与市场经济的本性不符。总体来说,应从事先的监管改为事后的监管,从实质性审批转为合规性监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