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中国新时期的改革议程(7)

吴敬琏:中国新时期的改革议程(7)

围绕核心目标,应辅以四方面配套改革。第一是财税体制改革,第二是金融体制改革,第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第四是国有经济改革。

围绕核心目标,应辅以四方面配套改革。第一个配套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它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要回归公共财政。

二是要解决当前尖锐的地方预算问题,解决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称。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增加地区预算的等级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中央预算的支出责任。有一些支出责任过分分散,比如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都在县以下的等级,它们需要上收。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定会有转移支付。过去转移支付的比重很高,中央的等级收入占了整个收入的近60%,但是中央预算支出不到全部预算支出的20%,由此可见,转移支付的部分很多,而且很不规范。转移支付将来仍然会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三是要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和公众对于预算制定和执行的监督。

第二个配套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去年已经迈出步伐,虽然步幅很小,但是这个方向值得继续。汇率市场化从2005年开始,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情况看,汇率已在上下波动,但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量化宽松,所以升值压力变得很大。

二要壮大债券市场。原来延续计划经济的办法是多头管理,企业债的发行由发改委监管,流通由证监会监管,中国人民银行这几年搞了一个银行间的债券市场,使得这一部分的企业债发展很快,但是这还不够,必须要壮大这个市场。

三要加快资本市场项下人民币可兑换改革。

四要继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急不来的,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国家的硬性任务去完成。

第三个配套改革是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首先,这与国有企业相关。根据民间机构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的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很大的缺口。如果民间机构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是对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在十四届三中全会时已经确定,填补缺口的最大一笔资金的来源是国有资产。许多人都认为这是百益而无一弊的做法,能够帮助国企改革上一个大台阶。

另一个方面是要引导医疗改革。医疗改革这几年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现在发生一个大问题,即医疗被认为是多轨制的,标准不一。经过3年的改革试验,如今需要总结经验,如何能使医疗公平正义,同时又保证它的可持续性。另外,要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

第四个配套改革是国有经济改革。对于这个问题,争论很大。国务院发改委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对于2013年中国国有经济的进一步改革提出意见,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强烈反应。在我看来,还是应该以十五大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允许地区出售国有股权,用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公租房基金,但是要立规矩。应加快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的速度。

执行改革的时候,能够以权谋私的利益相关者一定会对改革设置障碍,阻挠市场化、民主化的推进,所以党和政府的领导一定要有极大的勇气实现对人民的承诺。这是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作为国家的公民,有权利和义务来支持改革,督促政府推进改革。

最后是怎样实现这些改革。这件事情就更难了,因为要执行的时候,阻力更大。所以我们要设想,怎么能够顺利地把同期方案制定出来,而且这一方案要比较可以执行。下一步要怎么做?我想到五件事。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