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发射场上常胜将军(2)

王永志:发射场上常胜将军(2)

核心提示:

人们称王永志为“常胜将军”,因为迄今为止,他参与和主持了6种新型火箭的首次发射从未失败过。可是,他身边的人告诉记者,每次发射前王总都血压升高,但奇怪的是发射成功后,不用治疗就恢复正常了。“干这一行高技术、高风险,老是提心吊胆,已经习惯了。”如同将军凯旋,王永志对战场的厮杀一笑而过,但战前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紧张不言而喻。 “研制‘长二捆’是我一生中冒风险最大的时候”,王永志坦言“那段时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压力很大。直到最后,发射成功了,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地。”

小档案

火箭技术专家。辽宁省昌图县人。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一九九四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学校毕业后立即投身于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先后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一九九二年十一月至今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记者:刘恕)

2月20日,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万人瞩目。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奖金。雷鸣般的掌声持久地响彻会场,似乎发出一个声音: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拿这个奖是众望所归……

1964年,酷夏的戈壁滩,一枚中国火箭准备发射升空。但是由于天气炎热,火箭推进剂温度升高,导致射程不够。既然射程不够,应该增加推进剂,很多人都在沿着这条思路苦思冥想。这时一位高个子年轻人站出来提出:“泄出600公斤燃烧剂,也许可以解决问题。”哪有动力越少,火箭飞得越高的道理?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

后来,年轻人向技术总指挥钱学森反映:箭体的重量直接影响到射程,泄出一些燃料,不就等于减轻了箭体的自重么?这样火箭不就可以飞得更远吗?钱学森认真听取了他的想法后,当即拍板:“我看这个办法行!”

不久,大漠中一声巨响,火箭发射试验圆满成功。

多年以后,这个具有大胆逆向思维的年轻人,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就是王永志。

能有机会近距离采访王永志,缘于他问鼎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个冬日的下午,在北京航天城的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王永志一出现,顿时春风拂面,他笑容可掬、平易近人地与大家一一握手,备感亲切。王永志才思敏捷、生动风趣的谈吐一下子把人深深地吸引住,大家谈论的话题依然走不出“神五”,“神五”气冲云霄,一步登天。但是随着王永志的讲述,在他身后一条漫长的登天之路逐渐清晰起来,天梯的每一步都留下向上攀登的执著印迹。

少年就做强国梦

“我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是上高中时下决心走国防建设之路。”1950年,朝鲜战役打响,王永志正读高中。美国战机经常盘旋在我国东北领空,空袭警报刺耳地鸣叫,学生无法上课,学校也准备搬迁,眼瞅着学习的美梦被打破,王永志义愤填膺。不久有件令他特别兴奋的事:苏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在学校附近的机场,美国飞机一来,战斗机就升空迎战,以后美国飞机就再也不露面了。“那劲头儿,真解气。”年逾古稀的王永志回想起来,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那时王永志握紧拳头暗想:国防最要紧,有了先进的武器就没人胆敢侵犯。他找到班主任老师说要学飞机制造,班主任鼓励他考清华大学。1952年高中三年门门功课全优的王永志,如愿以偿敲开了清华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的大门。

火箭年成为火箭人

王永志是幸运的,在那个自我选择还是奢望的年代,他最初的选择,就一步踏上了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年,正赶上我国派人留苏学习,成绩优异的王永志有幸被选上,1955年他到莫斯科航空学院继续学飞机设计。

对于在这个航天大国学习的时光,王永志说最难忘的是1957年。不必翻看历史的日历,王永志记忆犹新,他一字一顿地说: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向世人展示了先进的洲际导弹,而同年的11月1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

“1957年是火箭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成为火箭人。”王永志说。1957年是他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他正上大学三年级,恰好赶上苏联政府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学习火箭导弹设计,根据国家需要11月他正式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专业,从此,他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航天之路。

如饥似渴地在国外汲取知识的王永志,1961年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回国,来到刚刚起步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1964年他第一次参加发射的是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火箭的试射,于是出现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一幕。王永志初出茅庐,崭露头角。自此,他在多种火箭的研制中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逐渐成为技术骨干。

(原稿发布于2004年2月26日)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