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线”的中国好人—芦山抗震救灾断想

“不断线”的中国好人—芦山抗震救灾断想

摘要:面对灾难,人人都有畏惧,灾难来临时,我们需要许多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好人。实现中国梦,更需要能够给予他人以关爱的“不断线”的中国好人。

面对灾难,人人都有畏惧,灾难来临时,我们需要许多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好人。实现中国梦,更需要能够给予他人以关爱的“不断线”的中国好人。

芦山抗震救灾,两个人的面孔和身影尤其引人关注。

一个在救灾现场,名叫廖智,舞蹈女教师。她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灾难没有击垮她,她戴着假肢依旧舞蹈。如今,她奔赴救灾一线,当了一名志愿者,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媒体采访时,她说,希望能让她能安心做事。

一个在遥远的新疆乌鲁木齐,姓名不为人知,以乞讨为生的男子。在红山体育馆设立的捐款点,他一次捐出乞讨两个月所得1003元。他把手中的布袋子放在桌上,从里面拿出一沓一毛、五毛、一块的钱。

——在人们眼里,她和他,这广袤地域中的一南一北,这芸芸众生中的一男一女,都是好人。

懂得感恩的人是好人,舞蹈女教师廖智,用当志愿者的行动感恩和回报人们5年前对她的救助。

心中有他人的是好人,那位姓名不为人知的中年男子,用捐助表达爱心,足以证明:在爱心词典里,没有“乞丐”一词。

其实,从古至今,“中国好人”绵延不绝。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彰显以程婴为首的一群古代英雄以国家利益为重,大忠大义、舍生取义、不屈不挠、敢于献身的精神。程婴以及那群知名或不知名的英雄,都是好人。

如果定位于不分地域的偌大中国,如果定位于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可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好人”依然绵延不绝。市场经济条件下,看重物质利益并不可耻,但重视精神追求、彰显精神价值的“中国好人”显得弥足珍贵。令人欣慰的是,30多年来,“中国好人”犹如一粒粒种子——在宽阔的地方或狭窄的地方都能发芽。草出生的时候,抱紧身体,宛如一根针,像在对土地恳求:我不会占太多地方。而当它长成一片片绿荫时,人们蓦然发觉,受惠于它的已经很多很多。

好人就是把自己看得小小的,而把他人看得大大的。1988年南方那场特大洪灾中,湖北嘉鱼。当铺天盖地的洪水袭来时,一对年轻夫妇在激流中同时抓住了一棵小树。夫妇俩都不会游泳,求生的本能让两人死死地抱住了那棵救命的小树。洪水持续暴涨,他俩拼死地往上爬。终于,幼嫩的树干再也无力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一点点朝水面弯下来,弯下来。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你呢,多保重!”没等丈夫回过神儿来,妻子已经从容地松开了紧握树干的双手,消失在湍急的洪流之中。

这凄美的放手,有对丈夫的爱,更有对孩子们的爱——丈夫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他的生命属于妻子,更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