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组织需突破资源瓶颈(2)

中国非政府组织需突破资源瓶颈(2)

第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外交往能力参差不齐,有着明显的区域差距。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前提之一是要求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包括高度的国际视野、博大的知识面、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化知识和良好的多语言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参与国际事务的经历、熟练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合作意愿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等。这些客观现实因素,使得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对外交往能力和水平有着显著差距:在中国,既有完全以国际化视野进行项目运作的非政府组织;也有仅仅关注国内某领域事务,尚未有过国际交流经验的非政府组织。各地政府机构的扶持与引导作用也影响了地域间差别的产生,经济比较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往往在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外交往资源整合、提高活动层次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总体来看,有一定政府资源背景的非政府组织是非政府组织对外交往中的主力军。另外,一些草根类非政府组织的对外交往和其核心人物的精英因素关系紧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需要

公共外交与传统的政府外交的最大差异在于其主体的多元性,也正因如此,公共外交可以更为宽松、生动和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场合发出声音。在公共外交的大背景下,参与各方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外公众或政府多角度地表达本国国情,并了解对方的有关观点,使得交流更直接、更广泛、更有效地表达本国的真实形象,从而起到增强本国文化吸引力的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3]非政府组织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在各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影响力。

第一,积极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中国非政府组织,可代表草根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现实中我们经常遭遇如此的困境:当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在人权、环保、贸易逆差等议题上纷纷向中国发难时,它们的政府却可以置身事外。然而,这丝毫没有减少中国承受的国际压力。因为西方草根提供的批评“论据”往往容易引起关注和同情,与之对抗的任何政府势必因激起众怒而丧失道义制高点。作为应对的方式之一,早在2003 年11 月12 日,唐家璇出席中国联合国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时就指出:“中国应当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因势利导,在非政府组织领域增强中国的声音。”

第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可以作为政府间外交的有益补充者。非政府组织可以凭借其灵活性、专业性特征,在特定领域推动政府间非正式对话,在双边、多边外交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另外,通过在受援国开展项目拓宽中国援助外交的新方式,还具有在敏感领域搭建平台,促进相互了解,为发展国家间关系发挥独特功效。

第三,中国非政府组织有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多元塑造。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上开始传播对中国的各种误解,西方的媒体报道中也充斥着大量恶意的形象。因此,重塑中国形象,就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当务之急。然而,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由上到下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参与,其主体不但包括政府,还应包括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和全体国民。从传播效果看,那些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平凡的个体形象远比史诗般的单纯的对于国家和精英人物的颂扬更易于接受。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幸福的生活、一颗保有尊严的心,比数字与产品更能打动人,更能将隔膜化解,更能塑造生动、全息的国家形象。在这一方面,众多的中国非政府组织及其领军人物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充实了中国新时期的国家形象。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