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组织需突破资源瓶颈(7)

中国非政府组织需突破资源瓶颈(7)

(三)搭建非政府组织国际交流的平台,鼓励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交往能力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实际工作层面上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就开始尝试探讨合作的可行性。近十年来,世界银行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会议上都邀请非政府组织参加会议,与其代表展开直接的对话、交流和沟通。此外,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都特别重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纷纷通过成立非政府组织中心和网络、召开非政府组织磋商会议、合作执行项目等方式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得到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内的谘商地位而积极地参与联合国及国际事务。截至2011年,在全世界拥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谘商地位的3534家机构中,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只有44家(其中包含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非政府组织组织),仅占1.2%。这与中国的实力地位是很不相符的,也说明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参与度的有限性。

因此,搭建非政府组织国际交流的平台,鼓励其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其国际交往能力就成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道路中的必要选择。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要在观念上加以转变,学会借力,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独特作用,例如在中国参加气候谈判的过程中,如果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谈判中对于谈判的一些技术细节能够参与进去,给出更有技术含量的建议,对谈判国之间的沟通和推进共识的形成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二是要关注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交往能力建设,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在这方面,中外民间组织论坛便是很好的尝试。在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国际化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鼓励具有较好资质和能力的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更多的国际和区域民间组织联盟,或参与国际机构民间组织委员会(或工作小组)的事务,以获得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议题虽然有所涉猎,但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在中国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非政府组织的质量与影响力,这其中就涉及到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议题。开放的中国需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助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路径更需要政府的理性规划与扶持。影响力日趋壮大的全球公民社会中,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不应缺席。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