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组织需突破资源瓶颈(4)

中国非政府组织需突破资源瓶颈(4)

2. 拓展对外援助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改变,世界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形象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要求中国从受援国变为援助国。对于这种历史性的角色转变,官方和企业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法将受到严峻挑战。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援外工作会议上对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援助作出了重要指示。温总理指出,要着力完善对外援助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援外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地方和民间力量支持援外事业发展。

事实上,国际援助绝非简单地给钱,国际援助通过第三方——非政府组织去援助远比政府和企业直接去做要有效得多、有用得多。多元化的援助主体中,非政府组织是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没有政府背景,没有政治色彩,纯粹是人道主义动机,纯粹是民间的行为方式,运作方式单纯,从而避免了非议与干扰;此外,非政府组织组织单纯而高效的运作,会使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得到帮助和受益。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援助中的力量,推动新的援助形式的创新,是未来中国对外援助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这一领域非政府组织先行者的代表,中国扶贫基金会早在2004年就提出“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此后,基金会曾先后参与印尼海啸救灾、美国卡特琳娜飓风、巴基斯坦地震、海地地震等灾害的救济工作。2009年10月,基金会在苏丹完成实地调查,打算在苏丹建起13个妇幼保健医院,目前第一所医院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已于2011年2月竣工。中国扶贫基金会专门成立了国际发展部,在苏丹之后还计划进入埃塞俄比亚、乍得、肯尼亚等其他非洲国家。截至2011年6月,基金会累计投入6088万元用于国际援助项目,收益地区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项目效果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也体现出中国对外援助方式开始发生改变。

(二)借用国际平台,发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声音,真实展现、介绍中国的情况

根据2011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共有国际及其涉外组织类的社会组织582个,占2011年度462万个社会组织总数的0.13%。根据中国基金会网显示,截止到2012年8月15日,中国拥有国际及其涉外组织类基金会51个,占2744个基金会总数的1.9%。从规模和数量上,显得比较小,影响不大。但个别环保、人权等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已经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以环境保护领域为例,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及转型期,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难以避免要以环境质量的一定程度的牺牲为代价。我国目前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世界各国对要求中国减缓碳排放量的呼声此起彼伏,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环保压力。与中国官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回应相呼应,自2005年以来,包括“自然之友”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工作。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初见门道,到2010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气候谈判中利用主场优势小试牛刀。天津会议上,中国60多家非政府组织联手举行了20多场活动,发出了《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到2010年12月坎昆会议,中国非政府组织更显成熟,联合美国非政府组织共同起草了《中美公民社会组织长期合作协议》,来自两国的30家非政府组织签署了这份协议。向参与气候谈判的各位代表展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发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自己的声音。在应对国际环保压力的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