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穿到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去,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实惠。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摸准实情,看我们的工作是否符合中央要求、形势需要和群众期盼;敢于承担责任、攻坚克难,敢讲真话,不能感情用事、牢骚满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把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不只是写在纸上,讲在嘴上,而是一诺千金,说到做到;量力而行上项目,勤俭节约办事情,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上下联动,持之以恒。从中央到地方、从高级领导到普通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的相关要求,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作风不能指望搞几次活动就一劳永逸,而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加强针对性指导和制度化实践,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实践活动实施细则并公布于众,把党员干部的作风置于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稳扎稳打,经得起长久考验。
顺民意、解民忧:转变作风为了啥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干群关系何尝不是这样?领导干部真正把群众当做父母亲人,和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成功;反之,如果领导干部把群众当做仆人或仇人,脱离群众,甚至走向群众的对立面,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要让普通百姓成为评判员。作风转变的成效最终由谁来评判,实际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都要由群众来检验。转变作风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带领群众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作风转变的评判员只有一个:群众。在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把为民办实事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评判权都交给广大群众,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凡事群众认为不够完善的,我们就根据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加以改正;群众对办理结果没有异议,事情才算办结。一切以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为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作为衡量作风好坏的标准。
群众工作是一门学问。看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强不强、领导水平高不高,关键是看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为既定的目标而奋斗。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诚恳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和监督,做到办实事不违背民意,办好事不超越民力,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转变群众深恶痛绝的一些作风,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