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减到五亿才能进入发达国家?
如果从纯数字上看,程院长的理论也许是正确的,把十五亿人减到五亿,三个人的饭变成一个人吃,不仅解决了温饱,还要担心如何吃得下的问题。按照这种理论,继续减少人口直到比加拿大还稀少岂不更富更发达?只是这世界上的国家并非是富了就一定是发达国家,更不一定是强国。加拿大和沙特也许都比中国富,但他们的影响力和国力未必就比中国强大,西亚国家富了就称得上发达吗?
30多年的计划生育尽管少生了4亿多,但这期间的人口还是持续增长,大约增加了6亿多。至于怎样在未来将十五亿人‘较快地递减’到五亿,是继续坚持独生子女,还是强制大家不要孩子,程院长没说,看来‘锦囊妙计’还在程院长深不可测的城府里,我们难以探知。即使继续坚持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能否保持年均净减人口1000万实在是个问号。
中国人口应该递减到大约5亿左右?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归根结底是人的生存学,没有人谈不上经济,因为所有的经济必然产生于人的劳动,没有劳动哪里有什么生产力和经济之说。当然,如果是属于非人的另一种智慧生物那又是另一种模式。但在人类社会,任何历史阶段发展必然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因此,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以相应级别的人口作为基数,人的基数与各个阶段强国的关系当下还欠缺研究,但这种关系是必然存在的。比如,在18、19世纪英法德可以在数千万人口级别就能实现大国强国地位,一战后这些国家实力快速下降,而更多人口的美国和沙俄逐渐强大,至二战结束美苏两亿多人口级别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强。这种级别虽然之后的苏联解体,但美国两亿多人口的级别一直维持至今。但这一点,随着资本主义继续演化,美国的人口基数已经让其世界统治地位岌岌可危,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市场空间已经没有了可开发的余地(这种可开发空间就是以人口基础为基础的),这一局限包括时下的欧盟诸国。为什么穷一些的发展中国家反而会发展得好,同样是因为有可发展的余地,有足够的自然人的劳动力增加空间和技术提高的空间同时也有足够的人口消费市场空间。中国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有大量的自然劳动力可以利用,同时也有巨大的技术劳动力可提高空间。中国当前还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继续,但不可能无限制持续,一旦人口红利结束中国还未跨入制定世界游戏规则的强国之列,那么必然走向衰败。这是为什么中国未来三十年可能要决定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命运的根本原因,认识不到这一点妄谈政治和经济。
当下,为什么欧盟诸国要联合,其根本原因就是要建立合力,形成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欧盟甚至把韩国拉到它们那成为其自贸区的成员,美国也在主持成立北美自贸区,未来世界竞争的格局其实就是区域大市场的竞争,谁在这里占主导地位谁就是世界规则的制定者。中国的国运之所以这些年如此昌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有着巨大的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使得中国可以快速使国力膨胀,而随着膨胀一旦到了旧规则打破制定新规则时就有了相应的话语权,对整个民族和国家就是有巨大未来利益的。否则,日本人均GDP比中国强太多了,可为什么话语权却越来越小了?中国,国运基础在于大量人口,如此就可以通过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如北京上海这种地方的点,然后通过点形成网,再通过网带动整个面。没有人口,中国靠什么?一个人的GDP就是再高又有何用?
中国之前计划生育政策对不对?对,特殊时期必须先考虑吃饭问题,如果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发展。但这里必须从长远考量中国的人口战略,即要计算中国何时进入老龄化,然后要让政策提前调整这一进度从而延长进入老龄化之前的时间,延长这个时间就是延长国运。
其实,按照降低人口就提高人均GDP的言论其立足点无非就是自然环境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什么地球环境承受不了云云。这种人的思想里的人类历史从来都是静态的,从来没想过可以通过新的发展模式的突破而实现新的跨越。翻看人类历史,哪一次人口爆炸不是新的技术或新的资源获得瓶颈突破后,而每一次的突破之所以能够突破均是来源于生存压力,即使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也是源于此。西欧如果不是被古罗马人和阿拉伯人赶到最贫瘠的西欧临海荒芜贫瘠地区怎么可能有近代的航海,没有航海哪里有动力形成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这些根本谈不上工业革命。因此,对人类来说,能源瓶颈就是当前的人类生存发展瓶颈,那么当前新能源科技的研发不正是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吗?能够举出例子的东西太多太多,作为一个人必须站在历史中去看待人类这个社会,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一个画地为牢者只能成为囚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