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意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

以国家意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优良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当务之急是偿还生态环境欠债,否则难以根本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历史任务之一。但这一宝贵思想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就是强调征服和改造,使之服务于眼前的目的。在对自然规律缺乏足够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诸如毁林开荒、毁草种粮、围湖造田、围垦湿地、沙漠截流引水等等,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果,但是由于打破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很快就招致了大自然的报复:水土流失、湖泊干涸、河流断流、湿地萎缩、沙漠化扩大……人和自然之间的战争造成了两败俱伤。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不仅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诱发并加剧了社会矛盾。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凝聚共识,增强资源生态环境危机意识,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成为十几亿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为生态文明实践提供价值引导。

当务之急是偿还生态欠债

偿还生态欠债需要国家意志推动。长期以来,由于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弊端认识不足,也由于中国开始加快发展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太低,满足人民群众温饱需求的压力太大,对经济数量增长的关注大大超过了对生态环保的关注。尽管党和政府把保护生态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投入的财力无论是数量还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增长,但直到1999年我国的环保投资才首次突破当年 GDP的1.0%。由于环保投入不足,欠债过多,累积下了巨额的生态赤字。

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公布的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07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达到了2.2全球公顷。虽然我国的生物承载力在逐渐增高,但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的后果就是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自然灾害加重、发展不可持续。

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优良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当务之急是偿还生态环境欠债,否则难以根本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既要通过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努力不欠新债,又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快治理历史遗留的、损害群众健康的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问题,尽量多还旧债,还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国家意志推动,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投入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只要国家决心足够大,运用我国“强政府”的行动机制,就能带领人民创造出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总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等待工业文明的自然演进,也不能仅靠一般的号召。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国家决心和意志,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才能在各种物质层面得到实现。

(作者系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