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元帅论“斯大林防线”(上)

朱可夫元帅论“斯大林防线”(上)

“斯大林防线”是苏联最高统帅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防御德国入侵,下令沿苏联西部原国境线修建的防线。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西部边界向西推进了150-300公里,并在新“收复”和兼并的地带建立了新的防御空间即“东方战线”。本报曾于2012年9月刊发《“斯大林防线”之谜》(上、下篇)对这两条防线的历史命运进行过探讨。文章见报后,引起各方积极关注。今特刊发相关学者的最新研究和思考,以飨读者。

邬建华(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副教授):您写的《“斯大林防线”之谜》揭示了一个历史秘密。我们打算从专业角度也对这个问题作些研究。请问,您对“斯大林防线”的研究有新进展吗?

常名:又查到一些资料,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斯大林防线”的存在,而且展示了新的历史线索。1941年以后,苏军称“斯大林防线”为“旧国境线上的筑垒地域”,或简称“旧筑垒地域”;而称“东方战线”防御工程为“新国境线上的筑垒地域”,或简称“新筑垒地域”。

我可以先介绍一点苏联元帅朱可夫对“斯大林防线”的有关介绍和评论。

邬:朱可夫是怎么说的?

常: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中,介绍了“斯大林防线”以及“东方战线”防御工程的一些情况。他特别提到,“我想说一说新老筑垒地域的命运”。

关于“斯大林防线”,朱可夫介绍:“老的筑垒地域是在1929-1935年筑成的。永备发射点装备的基本上是机枪。1938-1939年许多永备发射点得到了火炮的加强。根据红军总军事委员会1939年11月15日的决定,老筑垒地域部队的编制人数缩减了1/3以上。”

奚江琳(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副教授):朱可夫有没有谈到这条防线的决策情况?

常:谈到一些重要历史细节。比如,在已缩减老筑垒地域部队人员的情况下,又要从老的筑垒地域拆除火炮,为此引发了一些不同意见。朱可夫说:“1941年2-3月,红军总军事委员会就如何加速完成新筑垒地域的构筑和武装问题,进行过两次讨论。我对会上发生的激烈争论记得很清楚。但是争来争去,却找不到加快生产要塞炮和保障必需的要塞设备的实际办法。”“这时负责军械的副人民委员库利克元帅和负责筑垒地域的副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还有总军事委员会委员日丹诺夫,建议从某些旧筑垒地域拆下一部分要塞炮,来装备新建的筑垒地域。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和我没有同意这个意见,指出旧筑垒地域还有用。而且旧筑垒地域的火炮,在炮的构造上也不适于新的永备发射点。”

接着他提到了斯大林。他说:“斯大林同意库利克、沙波什尼科夫和日丹诺夫的意见,下令从次要地段拆下部分火炮,送往西部方向和西南方向。”“但是,在再次报告斯大林之后,我们获准在被拆除武器的地段保留部分火炮。”

朱可夫重申:“旧国境线上的筑垒地域,并不像某些回忆录和历史著作中说的那样,被平毁和全部拆除了武器。所有重要地段和方向上的筑垒地域基本上都被保存下来,并考虑另外予以加强。”但我要提请你们注意,对这一问题是有不同提法的,即使是朱可夫也只是说,斯大林只同意在部分地段“保留部分火炮”。

邬:“斯大林防线”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发挥作用有限,朱可夫谈到其原因了吗?

常:谈到了一点。朱可夫说:“旧国境线上筑垒地域永备发射点和土木发射点内武器做好战斗准备的时间搞错了。总参谋部的训令要求这些武器于战争开始后10天内做好战斗准备。而实际上许多筑垒地域早在这个期限之前就已被敌人占领。”

奚:新老防线确实需要联系起来研究。朱可夫对新筑垒地域还谈了什么?

常:他提到:“关于新的筑垒地域,国防人民委员会和总参曾多次指示各军区加速构筑。每年有将近14万人在新国境线上构筑工事。”他还提到新的筑垒地域建设进度很慢,“红军总参谋部虽三令五申,但永备工事安装武器和做好战斗准备的进度,仍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他讲后面这段话时还用了加重号。前面提到了,红军总军事委员会于是开会讨论了如何加速完成新筑垒地域的构筑和武装问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