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梦”筑牢中国梦的基石(2)

以“法治梦”筑牢中国梦的基石(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领域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法律准则,然而这一原则在时下中国却屡屡遭遇违背。无论是法律人,还是其他社会公民,都应当怀有一颗悲天悯人的良心,坚守内心的道德法则,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法治梦想。

3 实现“法治梦”要有良心

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规制方式,两者是相融互促、不可分割的关系。法治社会的建立,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当然重要,然“徒法不足以自行”,良好的法律需要全社会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与遵守。法治社会的道德,即表现为对于良心的普遍认知和坚守。常有人说,良心最靠不住。为什么靠不住?不是良心不好,而是我们对良心发现不够,唤醒不够,呵护不够,建设不够,培育不够,弘扬不够。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并非强调道德超越于法律之上,而是旨在唤醒我们对于良心的认知。如果没有良心的约束,某些立法者都可以在立法中夹杂“私货”,某些执法者可以枉法颠倒,某些社会人更可以钻法律的漏洞,打制度的擦边球。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心中的道德法则,就是良心的指引,是一种宗教般虔诚而真挚的对法的信仰。无论是法律人,还是其他社会公民,都应当怀有一颗悲天悯人的良心,坚守内心的道德法则,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法治梦想。

4 实现“法治梦”要有信心

法治梦想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但在遭遇文革浩劫、法制全面瘫痪后,重新迈步的中国现代法治之路真正走来不过数十年。一批无畏奋斗、无私奉献的探路者和先驱们筚路蓝缕,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征程,成就有目共睹。尽管阻碍法治发展的种种因素仍然存在,关于法治理念的争议仍未停歇,“中国法治向何处去”仍旧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然而,我们不应在阻碍面前丧失勇气,在质疑声中失去自我。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法治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过往的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性。越是困难,我们越要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每一位新时代的中国人都是法治大厦的建设者,只要我们坚守法治信念,并在法治信念的指引下携手奋进,就一定会迎来实现“法治梦”的美好明天。

(作者系天心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10年度“湖南十大法治人物”)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