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模式

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模式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文化交流对话、认同共享是基础。然而,中国文化要获取世界认同,并不是单纯借助某些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即可实现,更为关键的是世界对中国崛起背后对于创新性文化体系建构能力、传播能力、影响能力的认可和认同。我们认为,系统梳理和科学提炼中国模式,主动建构具有中国气度、世界水平的原创性学术话语体系,真正实现与世界学术的平等对话,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首要任务。所以,阅读了王天玺同志所著的《中国模式论》,深为作者系统探究中国模式研究之重大命题的治学精神所震撼。这部集作者20多年研究思考之大成,系统翔实论述中国模式的鸿篇巨制,生动翔实、深入浅出地系统阐述了中国模式形成发展的历程,客观公正、鲜活通俗地梳理解析了中国模式构成内容和组织机理,高屋建瓴、匠心独运地提炼描绘了中国模式的理论结构图景。在具体研究中,有三个非常突出的显著成就和精彩亮点:

一是作者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中西融汇。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既是近代以来中国求富、求强历史发展之积淀集成,也是在世界联动发展进程中世界发展智慧之综合。因此,中国模式的研究讨论,既要有审视历史发展之长时段视野,更需要站在世界高度的中西互动之审视,才能真正把住中国模式发展之脉动,也才能让中国模式这一人类文明发展之崭新形态及其创造智慧得以整体展现和彰显。王天玺同志学术积累扎实,历练经历丰富,故而在中国模式研究的破题上视野开阔,立意深远。篇章结构设置和研究内容上虽然头绪繁杂、枝叶甚多,但是作者始终紧扣中国模式研究的“中国特色、世界眼光”之需要,整篇著作始终围绕让世界读懂中国模式,让中国模式走向大众这一立意,内容组织紧扣主题,叙事立论鲜活通俗,真正做到了神形合一,一以贯之。

二是文笔鲜活,案例生动,通俗性和学术性完美结合。中国模式的总结提炼,既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命题,更应是一个大众化的认知命题。因为中国模式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是推进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此,如何实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深刻性与大众化、通俗性的有机结合,作为探讨中国模式这一重大研究命题的学术专著,如何兼顾两者,确实不能不让人颇费周章。面对这一难题,作者放眼世界,用心收集了大量的案例、史实和数据,精心加以组织和衔接,让一个个原本高深难懂的立论和理论,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点明和穿引,变得鲜活而生动,易懂而通俗。

三是高屋建瓴,匠心独运,科学合理、生动形象地提炼描绘了中国模式的理论体系。该书在深入把握中国模式本质和科学内涵,反复反思推敲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用深刻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用“一、二、三、四、五”五个字阐释了中国模式的图景体系。具体而言,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中的“一”是走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胜利前进;“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实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三者有机统一,注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有机统一;“四”是实行四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五”是建设五大文明,即建设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贯穿其中的中国模式的本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字模式,全面系统地创新性诠释了中国模式的具体体系构成,对于进一步开拓创新、辩证发展“中国模式”问题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部探究中国模式的学术著作,该书也还存在一些尚待拓展的空间,如对于中国模式表现内容的各章之中,可以增加相应部分有针对性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提炼,以便更好提升著作的学术品质和深度;对于中国模式如何更好获取世界认同,按照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完全可以增加一些精彩而精致的理论指引。

作者系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