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了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重要历史性任务,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之时起,我们党就开始了艰辛的探索。特别是当我们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不足后,便开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独立探索。虽然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发展出现了重大的历史转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历史契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又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断探索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历史的选择遵循着历史的逻辑,历史的发展遵循着历史的轨迹,历史展现给人们的是一部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史,越深入研究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就越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历史必然性。
◆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渐进历程
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都高度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道路的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个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革命斗争必须长期在广大农村展开,革命力量是以广大农民为主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也是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古田会议历史性地解决如何在农村的大环境中加强党的建设,保持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如何将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中从未遇到过的崭新课题,使我党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
同样,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同时,时代的发展也要求科学社会主义有新的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更是一项崭新的时代课题。时代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点、进入新的境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提供了思想武器。正是在这一思想路线的强大推动之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进入了不断向前推进的快车道。我们党在确定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明确回答了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全新的突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观点,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