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国九条”顶层设计与攻坚克难相结合(2)

体制改革“国九条”顶层设计与攻坚克难相结合(2)

九大改革部署中,第一条就直接针对政府自己。会议要求,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制定实施严控新设行政许可和规范非许可审批项目的措施,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向东解读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这是政府进一步推动自身职能转变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比如,“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聂高民认为,这是为了推进政府和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理清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不可能直接提供的服务,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可以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些举措都旨在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再比如,财税方面,会议提出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向东解释说,要实现本届政府作出的“三不”承诺,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硬约束是必不可少的,“预算是对政府自身行为的规范。这是抓住了政府转型的牛鼻子。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权力约束不够,与预算的随意性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再一次被提及。对此,聂高民为本刊分析认为,控制风险本身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把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和债务风险放在一起强调,原因在于,“把预算管住了,风险就控制了。当所有的政府债务被摆到台面,又对政府花钱有了全面的约束,地方债务有没有风险或风险有多大就容易明确了。”

“出现地方债务风险,原因在于立规矩不够。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有效制止‘跑部钱进’。扩大营改增范围,既有利于发展服务业,调整结构,又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一举多得。”向东补充说。

“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是主旨

在这些决策咨询研究人士看来,此次改革“国九条”明显的主旨就是,在解决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下功夫”。

“政府真正要管好自己分内的事,管不好的要放给市场。我们是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信号失真,就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向东说,此次改革部署强烈体现出市场化的改革取向。

比如,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

迟福林认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了很多年,而此次明确要求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外资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规模和速度将会加快。”

“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大国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虽然存在风险,但可以提升金融部门活力,吸引外国资本,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此项举措的推出进一步显示出中央继续深化改革的勇气。”迟福林表示,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发挥社会性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价格方面,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出台完善水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对于价格改革方面的部署,既凸显了重要性,又考虑了社会的承受力。”向东说,价格改革不突破,市场反映的信号就会失真,不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高效利用。但价格改革要有整体规划,需要把握好时机,稳步推进,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和老百姓的感受。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