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丽:我国内需率下降的成因及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思路(6)

郭春丽:我国内需率下降的成因及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思路(6)

3.加快形成将农民工培育成为城市消费主体的体制机制。

第一,加快形成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土地和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流转,完善进城务工农民退出农村土地的机制;探索农村集体财产股份制改造,允许农民“持股进城”;引导各地制定农民工市民化的标准,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落户并逐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

第二,加快建立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的机制。

第三,开展“人地挂钩”试点。在同一行政区内或地区之间,实行建设用地增加的规模与农民工市民化的数量挂钩,鼓励各地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四)以要素市场化和政府管理经济现代化为重点,完善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

切实减少政府配置资源、控制经济活动和分配经济利益的权力,消除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不计成本、不讲效率大规模投资的体制根源,大力促进民间投资。

第一,加快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被征用的农村土地回归其合理价值;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能够反映资金真实成本;建立切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污染损失成本、代内与代际公平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资源要素价格;提高涉及环境保护的税、费征收标准,探索开征环境税,矫正当前环境污染外部性没有合理解决而造成的内部成本外部化、企业成本社会化现象。

第二,规范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整合地方融资平台,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债券试点,强化对发债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坚决制止国企尤其是央企大规模无边界投资的行为,加快推进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探索将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效益评价列入地方政绩考核体系。

第三,完善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打破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切实拓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在经济资源分配、财税等方面赋予民营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培育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同时感谢俞建国研究员提供出宝贵的思想、意见和建议,并感谢刘泉红、郭丽岩、许生、相伟、刘惯超等人给予的大力支持。

注释:

①本文最终需求的含义与投入产出表中“最终使用”概念完全一致。

②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中,各生产部门消耗的中间投入部分没有区分哪些是本国生产,哪些是进口,假定二者完全替代,只在最终需求象限中有一个进口列向量,因而无法反映生产部门与进口产品之间的联系。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中间投入则分为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和进口品中间投入两大部分,反映了二者的不完全替代性。

【责任编辑】王碧峰

【参考文献】

[1]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4).

[2]范剑平.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开拓城镇市场的对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1999,(6).

[3]李实,Knight.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J].经济研究,2002,(10).

[4]藏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6).

[5]金三林.变动趋势、结构差异与消费需求不足扭转[J].改革,2009,(6).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