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兵的状态 保持兵的本色

找回兵的状态 保持兵的本色

摘要:徒步到连队,一进连部,就给连长行了一个军礼,表示将成为这个连队的普通一兵——这是1958年我军首个下连当兵的师政委何云峰到连队报到的情景。佩戴上等兵军衔,身着士兵服,手持53式步枪,严整的军姿,湿透的军装,向右看齐、向兵看齐——这是上将许世友下连当兵和战士同训练的情景。

徒步到连队,一进连部,就给连长行了一个军礼,表示将成为这个连队的普通一兵——这是1958年我军首个下连当兵的师政委何云峰到连队报到的情景。

佩戴上等兵军衔,身着士兵服,手持53式步枪,严整的军姿,湿透的军装,向右看齐、向兵看齐——这是上将许世友下连当兵和战士同训练的情景。

发现饭桌上多了盘辣椒炒肉丝,立即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领导不能搞特殊,坚决把那盘炒肉丝倒进大菜盆里——这是上将杨得志下连当兵密切官兵关系的情景。

众多开国将校们下连当兵的事迹之所以广为流传,令人称道,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始终保持了兵的状态、兵的作风、兵的本色。

日前,根据军委总部要求,为传承我军官兵一致、上下一致的光荣传统,很多团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下连当兵、蹲连住班,其目的就是要体验兵的生活、找回兵的状态、熏出兵的味道。

精神状态,关乎成败。领导和机关干部如果长年累月呆在机关、远离基层,很容易滋生官僚习气,使工作指导脱离实际。而火热的连队生活、真挚的战士情操,永远是革命军人的作风之源、精神之源、力量之源。走进连队、融入官兵,过过紧张的生活、体味纯朴的兵情,可以冲刷掉身上的官气、暮气和骄气,找回军人应有的虎气、锐气和朝气,赢得基层官兵的信任和爱戴。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入了解基层、密切官兵关系,一直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拔足再濯,已非前水。”如今的基层与以往大不一样,过去熟悉不等于现在熟悉。况且不少年轻机关干部缺乏基层的磨练,迫切需要沉到基层的江河涵养底气。如果忘了当兵蹲连的光荣传统,丢了兵的本色本真本源,总认为“曾经当过兵,什么都知道”,与士兵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离士兵越远,离打赢就越远。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中征服了阿尔卑斯山。他站在阿尔卑斯山上口吐狂言:“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对此,鲁迅先生有段精彩评议:“‘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边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了英雄的界限,要归于疯子一类了。”拿破仑直到滑铁卢战役惨败时才醒悟:“好久没有和士兵一起喝汤了!”事实告诉我们,不熟悉基层,不关注官兵,想打胜仗是不可能的。

空谈误事,实干兴军。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甘当“小学生”,拜官兵为师,和战士打成一片,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有益的启示、绝好的点子;只有像刘少奇那样来一场“解剖式”调研,像彭德怀那样“把手伸进官兵鞋子里感受冷暖”,才能做到心明眼亮、头脑清醒、决策科学;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机关基层双促进、双受益。

闻汗味,增兵味,人生自有真味;走田头,进案头,决策自有准头;接地气,长才气,打仗自有底气。时代在变,战争形态在变,但领导和机关干部兵的状态不能变,兵的本色不能丢。只要时刻牢记“我是一个兵”,一刻也不脱离基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完成不了的任务、战胜不了的敌人。正如毛主席当年号召全军干部下连当兵时所言:“这样,我们的军队就是永远打不败的军队。”

(作者单位:总装通用装备保障部)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