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有更多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农村孩子有更多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昨天(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个决定,是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和要求而作出的。

这次会议决定,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这个决定覆盖的生源地区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则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这个决定,旨在“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

社会不公平、不公正、不正义,其产生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就是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及其稳定状态,使得许多人已经对这种不平等、不公正见怪不怪,似久浸鲍鱼之肆而不辨其臭。不仅如此,甚至还对那些希冀改进不平等、不公正的努力毫无避讳地公开予以挞伐。这种基本是非的丧失,虽是二元社会现实存在的一个结果,但其对社会的戕害,实在要比不公正的种种现实本身还要大。因为基本是非观念和公正取向的丧失,是对是社会公平和公正希望的扼杀。

深究中国社会现存的二元结构,其形成固然有种种历史的原因和客观的理由,但是,即使这些原因和理由都成立,那么,依照中国现时的经济实力和国力水平,也到了打破这种结构,并建构一个公平、公正、正义的社会结构的时候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无疑是向这个方向前进了一步。

3万名大学生,在每年以百万计的大学招生人数中并不算多。因此,这个人数仍有扩大的空间。当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3万名农村学生从数以十几、几十万计的贫困地区的学生中挑选出来,以期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只有真正把那些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通过统一而公开的程序挑选出来,这个政策才有可能产生正向激励的作用,才有可能让农村孩子、甚至不止是勤奋好学的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反之,如果这项政策操作不当,则非但不能让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反而会让不法之徒看到了空子,再塞以私货,就又把这个政策变成了在这个层次上的拼爹游戏。这样,就会让农村孩子更感绝望。

以政府的政策来纠偏,以国家财政和行政能力助推社会流动,以修正社会公正的目标,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这是政府应该发挥的最重要的公共职能之一。这种纠偏性的政策,在社会转型期,常常能促进人权状况的进步和公正程度的提高。如果放任社会不公正的状况不管,那么,社会就会加速分化和极化,为最终的社会冲突积攒着烈度。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分布在中国农村和城市、甚至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城市间的学生,其在学习知识的途径和手段上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其在达到日益提高的大学录取标准方面的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纠偏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近这些差距。当然,如果要在总体上消除这种差距,还必须在整体制度上做出调整,而不仅仅是在教育制度上实施一些权益措施。

此外,在中国的重点大学和知名高校中增加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也有助于增加大学的多样性,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增加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国情的体察。中国大学的大门,应该吸纳更多这样的农村孩子。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