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声音】
万事如易:仇和刚到我们县做书记时,受到的非议比现在还要多。十年后,我们这里的官民都会感慨,如果当初没有仇书记的强势和厉行,就没有我们现在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仇和同志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是观念上的冲击、思维方式的转变,官风、民风的改变。
新华网友:仇和的工作方法对昆明人和昆明市的官员来说是具有颠覆性的,他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却起到了改良和促进的革命性意义。
制度与主义:这是昆明之福,我们需要这样的官员,仇和的做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愿这些不得已能少一些,相信今天的中国会给这样的官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ATM专卖01:仇和的从政之路和他的独特定当被后人称道。中央将仇和调任西南是要给西部带去一股清新空气、一种新的思维、一派新的作风!西部的落后很重要的一点是人的观念落后,官员服务意识较弱,不狠抓怎么行?中国太需要仇和这样的官员了。
樱之语:仇和书记的豪言和行动很感动人,但现在的新观念不在于仇书记的到来能为昆明做什么,而是在于是能否在仇书记倡导主持下,建立一套符合法律规范的工作制度,有了这套制度,就不会因为谁在昆明做一把手而影响昆明发展的快慢。
小狐狸: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些中庸的官员,现在缺少的就是像仇和这样“敢为天下先”的人,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胆改革,中国才能尽快发展,尽快富强。
莫莫莉:对官风的整理老百姓是很欢迎的,但改革的内容、方向需要专家考证并反复的实践后再推广。改革不是游戏,不能想怎样改就怎样改,需要科学的指导,同时改革也需要人性化,思想的进步才是社会的真正进步。
新华网友:对仇和这样的官员大家给予的更多的是赞扬和支持,但是我们是不是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法治”和“人治”究竟哪个对国家健康发展更有益处呢?因此,我们关注仇和现象的同时更应该去关心法制建设,用更好的管理体系去引导国家发展。
【启示与思考】
从江苏省副省长任上南下的仇和,依然充满激情、敢作敢为,其全力推进的改革举措,依然可能“引火烧身”。在中国的地方官员中,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仇和,一直就被新闻界和学术界视作关注中国转型时期改革的一个符号。一方面,从仇和本人的“仕途路线”,可以看出,有争议的改革者非但能被大胆使用,且用人不疑;另一方面,从仇和的“改革路线”,似乎也可以了解一些地方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挑战与目标所在。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兼程,今天的中国,改革非但不能松懈,且正在步入深水区;开放的步伐非但不能放慢,且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不仅仅要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步入小康,且需要满足公众日益强烈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中央提出“四个文明”的建设目标,民众呼唤阳光政府,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下,宁可用敢干事、能干事的“争议”干部,也不用“宁肯不干事、也千万别出事”的“误事干部”,确是一种导向。
仇和执着新政的改革精神告诉国人,中国的希望在于慷慨正义之士不屈不挠的前赴后继,百姓希望仇和能成功,也盼望有更多的仇和,更希望中央能尽快出台新时代政体改革的方案,为仇和铺平新政之路。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www.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