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能丢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能丢

摘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作为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在新的形势下不仅丢不得,而且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作为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在新的形势下不仅丢不得,而且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更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敢于向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亮剑”。

为了搞好即将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个总要求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实际上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整风精神,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中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证我们党的肌体更纯洁更健康,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今天,究竟还需要不需要继承发扬这个传统,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现实中还能不能有治病救人的疗效?为了增强答案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不妨先来听听那些因违法犯罪而身陷囹圄者的悔悟之声:“假如当初自己身边少一些抬轿子的,少一些吹鼓手,多一些批评声、敲打声,或许自己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了。”“过去听人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觉得不过是人人皆知的老俗话,到今天才认识到这句话是金玉良言,是千百代人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不可磨灭的真理。”……一句句发自肺腑出的悔恨,从反面告诉我们,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在新的形势下不仅丢不得,而且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

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感染,要想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什么缺点也没有,什么错误也不犯,是不现实的。有了缺点错误,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加以改正,是唯一正确而聪明的选择。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打扫和洗涤的办法,就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许多老同志都会记得,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党的生活会开得有声有色的动人情景:同志之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既热情又尖锐,既不讲情面又让人感到推心置腹,即使争得面红耳赤也心无芥蒂,大家照样亲亲热热,充分享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革命战友的关爱。陈毅元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的诗句,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正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过程中,革命队伍内部形成了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令人至今怀念的局面。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声音越来越难以听到了呢?首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少党员干部对自己降低了标准,放松了要求,对那些与党的性质、党的作风格格不入的消极腐败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古人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却存在着大量反其道而行之的现象。有的人“见贤”,不是心生崇敬,努力学习,而是半信半疑,武断地认定先进典型“多半都是夸大的,吹成的”;也有人认为“先进典型好是好,就是学不了,谁学谁吃亏”。因此对先进榜样敬而远之,照旧自甘落后,我行我素。更值得警觉的是,干部队伍中还有一些人在自身修养方面不是注意积累“正能量”,而是吸收“负能量”,具体表现就是对那些“不贤”的人和事,见到后不仅不“自省”“自查”,反而是竞相效尤。其表现为:一是听到“不贤”的人和事就信以为真,认为 “现在社会风气不好,都是这个样”,用不着大惊小怪。二是专门和问题多、问题严重的人比,比来比去,觉得“自己那点事儿”根本算不了啥。三是把种种“不贤”的人和事,视为“识时务,有本事”,不以为丑,反以为美,心生羡慕,佩服不已。四是信奉阿Q“和尚动得,我也动得”的逻辑,有了机会与条件时,自己也不落人后,把捞上一把,分一杯羹视为理所当然 。有人把上述心理和行为概括为三句话:“见到别人又捞又贪时,不必生气;自己捞不上贪不到时,不必泄气;等到自己能捞能贪时,不必客气。”无数事实证明,某些干部正是因为不懂得洁身自爱,不分辨美丑善恶,甘愿与坏人坏事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结果就心甘情愿地放弃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沿着由怨到羡、由看到干、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违法乱纪道路,一步步滑向了不可救药的深渊,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的沉痛教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