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马勇: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查看:

本稿报告: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本稿精彩观点:

马勇:坚船利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梦”

本稿PPT: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各时期的“中国梦”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一、中国古代圣贤的“中国梦”

有梦想就有未来,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中国人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是靠梦想在支撑着。中国古人的梦,有几大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家的创始人,也是影响中国人最大的。在1949年之前,中国人都是在儒家孔子的影响下走过来的。孔子的梦想是什么?孔子的梦想是天下大空,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不分彼此。孟子的思想,老有所养,互相之间有一种救助思想。墨子也是中国很重要的思想家,墨家的理想什么?人人平等,不分彼此。老子的理想什么呢?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巷闻,而老死不相往来,这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境界。现在讲,在城市里面生活觉得城市里面太嘈杂,一点宁静感都没有,可能还向往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状态。庄子的时候,逍遥复逍遥。这几个都是中国古代当中最典型的梦想。

二、中国古代朝代的发展情况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制国家,在帝制的体制下,皇恩浩荡。农业社会,大家都是农民,没有其他东西,从秦始皇开始2000多年走下来,基本上中国社会就是属于比较安宁的农村社会状态。中国当时的官僚阶层和今天的官僚阶层很不一样,从秦汉之后,中国的官僚阶层基本上通过严格的查举,查举和今天的体制是一样的,属于领导考核。查是从上面往下进行考察,举是从下面推举。查举制度一直从西汉到了三国时期,一直都是查举制度选择官僚阶层,选拔干部。在南北朝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以后,中国建立了另外一个比较清廉的制度,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好像是一个很坏的制度,其实不能这么讲,科举制度是最严格的。科举制度一直从隋唐开始建立,到了1905年废除,在这个过程当中,科举制度为中国考察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科举考试和今天的高考、教育考试还不一样,科举考试纯粹是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中国古代,中国知识人的最大梦想是金榜题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没有遇到大的挫折和问题。可能中国历史上讲农民起义好像是在破坏社会的稳定,其实想一想,从陈胜开始中国社会真正大规模的起义不出十次,一直处在一种很稳定的状态。

到宋代,到明朝,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一种极限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有西方人到中国来,看到中国不得了,中国当时的发展态势,政治架构和社会清廉,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在十七世纪的时候,西方人就认为中国是最好的。中国就像现在的美国,中国什么时候发展到美国那样就好了。西方哲学家一直讲,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从希腊开始,亚里士多德、贝拉图都讲,当然最理想社会就是哲学家治理国家。哲学家治理国家只有中国实现了,中国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一个小县长都是进士出身,在西方人看来这就是不得了的,但是恰恰又是西方人来了之后,中国原来的这样的一种农业文明的梦想开始破碎,中国要走向一条新的路。

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状态

中国开始变了,中国的变化在哪?近代中国的路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简单的讲,近代中国如果不和西方发生冲突,不和西方发生交往,中国可能就会沿着宋代、明代走过的路这样继续走下去。但是后来中国问题发生在哪呢?如果学过历史就知道,西方发生了一次很重要的新生产工具的改变——蒸汽机的发明,纺织工业的发展,一下子提高了西方社会的生产力。生产能力提高之后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后果——产能过剩。过去中国是一种短缺经济状态,20年前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产能过剩这种困境。经过这20年的发展,中国人现在终于明白产能过剩了比产能短缺还难受。一直在讲要保GDP,保经济增长一定的比例,如果不保住比例,就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人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寻找新的市场转移产能,过剩的产能投到了非洲、亚洲。

中国在16世纪、17世纪成为西方的目标市场,大家知道有个概念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发生。最近几十年,西方的产能过剩,转移到我国,但是它面临一个问题,中国可能不需要那么多,我国市场的消化力并不够,十几年前名牌的高仿,现在在中国市场就不大了。

在16世纪、17世纪的中国就是这样。在这个过程当中西方的思想观念、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在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但是中国没有发生一个大的变化,没有发生价值观的变化,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梦想,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因为中国处在帝制时代,它的市场发育不充分。帝制时代比较稳定,在农业文明状态,中国有四大阶级:市、农、工、商构成了过去两千年的人口的基本状态,这四个阶层完全覆盖了中国社会。这四个阶层当中去注意一下农、工两个阶级是中国人口的最大的,但是这两个阶层在中国的帝制时代没有消费力,那么统治者管的也就是市和商两个阶级。商在中国两千年间一直处在抑制状态,不让它发展,从西汉开始,就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因为中国的商业资本只要给它一点空间,它马上就可以积聚财富。怎么不让它发展呢?实行国家垄断,过去知道盐铁专营,今天盐铁不专营了,铁20年前就可以做钢材生意,铁已经不专营了,盐现在国家也是国家专卖,已经不能成为暴力的产业了。朝廷要管的只剩下一个阶级是士阶层,就是读书人加官僚系统。

西方的东西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的市场没有办法去扩大接纳西方的产能,只有一个阶层是属于政府管的,农民没有力量,工人没有力量。中国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已经非常的繁荣,当时的经济总量是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6%还要高,那么第二名,从第二名到第10名加起来的综和都达不到中国的经济总量,但是康乾盛世不包括消化西方提供给中国的新的东西,那就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工业的产能过剩。在这个过程当中,贸易的原则影响着中国。

四、晚晴时期“中国梦”的变化

当西方和中国接触了,西方开始寻找中国的东西,中国的初级产品对西方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比如茶叶、丝绸和瓷器。到了17世纪、18世纪,西方人下午茶的习惯,那就是中国的茶叶在起作用。另外中国的瓷器,本身当时中国人把它作为工具的时候不是非常讲究,西方人就非常讲究。这就形成贸易的不均衡,全世界的白银都到了中国来,那么怎么办呢?西方商业在寻找一个东西来解决,就是鸦片。到1820年之后,鸦片在中国已经泛滥,原来在中国积攒下来的白银,统统又流回西方。发生问题之后就是解决中国贸易不均衡的问题,应该是打开国门让西方资本来开发中国的市场。但是近代中国面对西方贸易不均衡的时候仍然是拒绝外国资本进入中国。1793年,英国的马德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到中国来谈这个问题,希望中国能够和英国建立一种正常的国家关系,让英国资本进入中国内地。1840年贸易严重不均衡,中国不愿意打开国门,英国人就采取强制的办法——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第一,割让了香港。第二,开发五个通商口岸。五个通商口岸,外国人在这个地方用西方的生活方式、文明方式,在影响着五个通商口岸,而这五个通商口岸向他周边辐射使中国人慢慢知道了西方,知道了中国原来农业文明之外的不一样的东西。1840年之后,中国社会在慢慢变化,但是作为统治者,仍然不愿完全开放中国。特别是满洲人的统治,不愿意完全开放中国。1858年开始,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这四个国家要求中国继续开放,长江以南都得开放,长江以北也要有选择的开放。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从南边过来,在张家湾安营扎寨,要求扩大开放。1860年战争打完之后,中国政府和英国、法国达成了一种新的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在这个时候才同意和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西方国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也允许外国资本到中国来,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有限度的发展经济。那么从1860年之后一直到1894年,中国人梦想什么呢?是在追求富强。这3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后来叫洋务运动时期,经过34年的发展中国人确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了一个近代的工业基础,中国梦从这开始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中国人梦想小国寡民,一种宁静的农村生活。到了那个时候开始开始觉得应该富强起来,应该坚船利炮,1840年代一个很著名的思想家魏源就告诉中国人,中国应该有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军队。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