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论文章“实”起来(6)

让理论文章“实”起来(6)

核心提示:要让理论宣传真正做到使人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大力改进学风、文风,让理论文章“实”起来。而我们有些理论文章只是抽象的说教、概念的堆砌、逻辑的推理,很少有“实”的东西做支撑,因此难以说服人、打动人、鼓舞人。

从创新话语表达中求“实”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涤除“大而空”的文风弊习,让理论文章“实”起来,还需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群众喜闻乐见、清新活泼的话语体系,实现从政治宣传、政治说教到政治传播的转型。

“宣传”和“传播”是不一样的。宣传可以居高临下,按标准的“文件语言”与“政治术语”进行组装、灌输。传播就不能搬起面孔,就不能只用官方语言,必须摆在和读者平等的位置上,以“百姓视角”看问题,以“朴素语言”讲道理,以“实践需求”找落点,在选题紧扣社会热点的同时追求平民化的表达,用清新活泼的文风感染读者、影响读者,不仅要让读者“入眼”,更要让读者“入脑”。《人民日报》署名“任仲平”的政论文章,既保持了对理论观点的精深把握,又在话语表达上下足了功夫,在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模本之外,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论述风格,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近年来,军报理论版在创新理论文章语言表达形态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刊发的《风展旗帜如画——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载2008年12月11日军报第六版),避开不容置疑的生硬说教和抽象论述,围绕“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分野,旗帜就是理想”“旗帜就是召唤,旗帜就是信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迎风招展,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写起,通过对这面旗帜应运而生的历史动因、内在逻辑和时代意蕴的深刻剖析,阐释了“旗帜的确立是道路的确立,旗帜的觉醒是命运的觉醒”等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引导读者深刻认识这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意志和力量的旗帜,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旗帜。《大道之行——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一唱雄鸡天下白——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划时代价值》《坚强中国——汶川抗震救灾启示录》《世博精神的时代诉求——科学发展观与上海世博会》《军队转型与军人形象塑造》等,从标题到内容,从架构到语言,都力求摆脱“宣传味”“说教味”“学术味”,融思想、理性、激情、历史、现实、知识、文采于一炉,洋溢着灵动、活泼的风格和气韵。

改进文风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离不开解放表达。让理论文章“实”起来,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转换话语体系,强化“传播意识”,让理论文章从模式化、概念化、抽象化的套路和表达方式中解放出来,提高将“官方话语”转换成“百姓语言”的能力,提高将“基本原理”转换成“朴素道理”的能力,提高将抽象的“理论逻辑”转换成形象的“生活逻辑”的能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随着学风、文风的大力改进,理论文章“实”起来必将蔚然成风。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理论部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