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托起“两型梦”

同心托起“两型梦”

摘要:“两型梦”就是蓝天梦:天空湛蓝、空气清新,风和日丽、惠风和煦,人们呼吸畅快惬意,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两型梦”就是青山梦:山峦青翠葱茏,田园绿意盎然,道路绿树成荫,潇湘大地“经行处,无穷绿水青山”。

(一)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点燃了亿万人民的信念之火。作为“中国梦”的湖南特色,省委提出加快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这是科学发展的新概括、富民强省的新格局、绿色崛起的新动力,是“中国梦”在湖南的具体化。

(二)“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同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康梦”是对人均均量的要求,突出富民优先,彰显的是民本情怀;“两型梦”是对运行质量的期待,强调转型发展,体现的是责任担当;“崛起梦”是对经济总量的追求,坚持后发赶超,展示的是美好愿景。

“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共同融聚于“中国梦”的交响乐中,有机统一于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征程。

(三)“不到潇湘岂有诗”。

“两型梦”就是蓝天梦:天空湛蓝、空气清新,风和日丽、惠风和煦,人们呼吸畅快惬意,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

“两型梦”就是青山梦:山峦青翠葱茏,田园绿意盎然,道路绿树成荫,潇湘大地“经行处,无穷绿水青山”。

“两型梦”就是秀水梦:水复其清、水畅其流、水质优良,群众饮水安全无忧,三湘四水“漫江碧透,鱼翔浅底”、“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两型梦”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崇高的美好追求。

(四)“两型梦”凝聚着湖湘儿女的不懈追求。

从上世纪50年代提出长株潭建设“毛泽东城”的构想,到70年代末向国家提交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到80年代提出“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湖南”,到90年代开展洞庭湖综合治理,湖湘儿女对“两型梦”的探索和追寻从未停止。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获得了绿色崛起的“国家动力”。2011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总任务,坚持做好“一点一面一区一载体”这篇大文章,两型社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是试验区的根和魂。五年来,106项原创性改革先后在长株潭试验区铺开。推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行民用阶梯式水价、电价、气价,企业和居民节约的积极性高涨。长株潭三市先行PM2.5监测、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等改革,激发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内生活力。

湘江一度被称为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2008年起,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铁腕治污,关闭污染企业1017家,湘江干流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88.1%,比2007年提高5.6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环境整治改变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村卫生习惯,被誉为“农村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长株潭“一体化”是几代湖南人的梦想。随着芙蓉大道、红易大道、长株高速等城际干道拉通,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实施“通信同号、金融同城、交通同网、能源同体、环境同治”,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跻身全国十大城市群。湘江风光带长株潭段已建成150公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提前一年蓄水试通航,长株潭城市群由滨江城市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滨湖城市群”。

科技创新为两型注入新动力。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欧水资源与研究利用中心、中意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落户湖南,组织重大科技专项300余个,研发关键技术近100项。在全省部署推广重金属污染治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十大清洁低碳技术,规划项目800多个、投资达到800多亿元,“利矢”直指资源环境之“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