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提升莆田城市品位。
莆田区域面积不大,但有自己的方言和戏剧,这些历史文化传承就是莆田记忆、莆田故事和莆田城市基因。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提升莆田城市品位。
打造示范样板。率先在“两片、八点”共16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试点建设,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确权发证和产权交易流转等方面,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致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样板。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案”,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紫泽村,重点在深化农村产权流转制度改革上探索;大地城——文甲片区,重点在村庄整治和确权发证上探索;华亭镇涧口村,重点在土地整理上探索;月塘乡东潘村,重点在引入民间资金参与村庄整治上探索等。探索建立以考核试点村建设及部门责任的《莆田市“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村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体现工作方向标和群众满意度,这一做法在国内城乡统筹发展上尚无先例。
提升城市品位。莆田的发展,每一代都留下很多文化记忆,它们独立而富有特色和创造性,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要很好地传承和发扬,提高莆田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内涵。对内涵独特的妈祖文化深入挖掘,整合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完善湄洲岛国家度假区功能;对禅武相融的南少林武术文化,加快规划、策划,造势促销;对源远流长的元宵等民俗文化,着重研究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流程,总结文化底蕴;对古韵遗风的莆仙戏曲文化,进行科学、系统整合,承续古风,拓展新潮,让这颗“文化明珠”成为吸引入莆游客的标志性项目;对底蕴深厚的“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文化,整合莆田城乡的古建筑、氏族源流活动载体、古代名人的文化遗产遗著遗刻等,打造可供系列凭吊、观摩的旅游产品;对遍布世界的莆商文化,注重倡导莆商弘扬“成事报效桑梓”精神,为家乡发展尽心献力。
发展特色产业。坚守自身固有优势的传承和发扬,注重凸显产业文化特色,坚持用莆田元素来创造都市时尚,用莆田工艺来引领现代制作和现代创造。通过加快转型发展,促进粗放经济走向精细的产业经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比重。如今莆田的古典工艺家具、金银珠宝首饰和油画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三驾马车”;坚持打造“电子义乌”,依托电子网络平台,培育新型商业业态;坚持“金木水火土”五行布局,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矿石中转基地、东南沿海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林浆纸业生产基地、亚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油品储运基地、国家级LNG战略储备基地和电力供应基地、海西煤炭中转基地,推动“港口货物走江湖,品牌产品过江东”;坚持“不污染、不冒烟,还有一个蓝蓝的天”的发展愿景,规划建设海洋生态牧场,探索平海湾“风行海西,鲍打天下”产业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综合利用风电、海水资源,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立体海洋资源开发新路子。
(作者为莆田市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