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在数字上扶贫

杜绝在数字上扶贫

摘要:“年内消除绝对贫困,有一户不脱贫,书记、县长免职”。这一针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务实承诺,为推动各个区县的扶贫和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立足长远把握全局,多用系统化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才能达到扶贫的应有之义。

“年内消除绝对贫困,有一户不脱贫,书记、县长免职”。西安“铁腕”一般的扶贫要求,赢得了舆论的广泛赞誉。这一针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务实承诺,为推动各个区县的扶贫和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事实上,根据相关部门的测算,实现这5.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对于西安来说不算有压力。即便今年由市财政出钱,补齐每人数百元的不足部分,也仅仅需要一个亿的支出。然而,这显然不是“铁腕”扶贫的初衷。

那么,真正让区县干部们感到压力的是什么呢?是杜绝在数字上扶贫,不做表面文章,是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真正治“穷根”?如何借助这一针“强心剂”,解决多年努力仍未能脱贫的具体困难?如何推动农业、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逐年稳定增长?

在一户贫困家庭的调查中,其致贫原因是只有一个劳动力,却有三个慢性病人。每年经报销和救助后,还要负担三万元的医药费,即便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工薪家庭也难以承受,何况一个靠打零工和务农收入的农村家庭。所以,逐步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是各级政府确保农村低收入人群脱贫的首要责任,同时也让脱贫家庭不再有返贫的后顾之忧。

近年以来,扶贫工作的措施不断丰富,片区攻坚、整村推进、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从宏观到微观对接结合,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全面进步。那么,面对多年将人力、财力和智力大幅投入扶贫,目前仍未能带动脱贫的人群,今后又该怎么办?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基层扶贫的新举措,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一些因年迈而返乡的在外打工人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被称为“第一代农民工”的人们,发出了令人心酸的感慨,“累了一身毛病,钱没攒下多少”。的确,相较于长期的发展,短期的脱贫总会容易,而致贫返贫的原因又多样而复杂。立足长远把握全局,多用系统化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才能达到扶贫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