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不爱创业?

日本人为什么不爱创业?

(图说:日本企业)

日本的移动互联网曾经一度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很多年。但是在这一轮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到来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开始和日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要超过日本了。

我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拜访了日本两个知名的移动互联网孵化器,一个是一家日本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在东京的孵化器,一个是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开办的名为Labo的孵化器,前者类似于中国的创新工场,后者则像中国电信的创业孵化基地。但在这些装修一新的办公室里面,创业团队的数量很少,显得人气冷清,这和中国创业氛围火热的3W咖啡或者车库咖啡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让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开始处于同一起跑线后,中国公司开发的App开始在美国、日本大肆攻城略地,相比之下,日本公司开发出来的App数量要少得多。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日本互联网的创业氛围呢?

日本社会不宽容失败

我和许多日本朋友交流时,他们都谈到日本是一个不宽容失败的社会。

在日本的社会中,一个人假如失败,他会在社会中很难生存下去,不仅周围的朋友看不起他,想找个工作非常困难,讨不到老婆,也通不过银行房贷的信用审核。这样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年轻人在想去创业时必然畏手畏脚。

而在硅谷,许多VC都愿意投资那些失败过一两次的企业,美国人认为有过失败教训的人下一次创业更容易成功。

此外,日本的年轻人不爱出风头。我有个在日本读书的朋友回忆道,日本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扼杀竞争,强调团体。这样的教育体制导致了日本的年轻人比较从众,幼儿园、小学的赛跑都是手牵手集体通过终点的。大学4年,甚至都不知道哪个同学的成绩好,哪个同学的成绩差,因为所有人的成绩都是不公开的。这样的教育体制让很多人都不愿意出风头。而创业是很需要出风头的事情。

日本的本土VC行业并不发达,而且相对来说创业的项目也少很多。中国有许多Copy 2 China的创业项目,即看到什么东西在美国比较火,很快就有一批创业公司开始抄到国内了,而在日本,人们普遍不屑于这种方式,这让创业的门槛变得很高。

阻碍日本人创业另外一个原因是,NTT DoCoMo、丰田、索尼、夏普、富士通这样的大企业垄断了日本社会的太多资源。日本的大企业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财阀关系,许多日本大企业交叉持股,关系深厚,大企业及关联公司垄断了包括周边业务在内的全部业务。

长期以来,日本的利率都徘徊在0利率甚至负利率。利率是一个国家的人是否愿意冒险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日本人普遍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没有人愿意冒险创业,导致银行利率非常之低。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阻碍创业

日本人不爱创业的另一个因素是,日本企业有着根深蒂固的“终身雇佣制”。

终身雇佣制是由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他表示松下不会开除任何一名员工,让员工可以安心工作。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经营理念被许多日本公司所接受。一直到战后的50年代,日本企业开始普遍形成了终身雇佣制的传统,并为日本经济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索尼、松下、任天堂、夏普、丰田、本田所处的工业时代,终身雇佣制的确大显神威。因为这种制度大大减少了员工因频繁跳槽所导致的社会资源浪费。二战后,由于日本经济发展很快,社会普遍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当时日本企业为了稳定熟练工人队伍,防止工人“跳槽”,普遍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制”。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就是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日本,即使是表现不佳的员工通常也不会被开除,相反,他们会被礼貌地排除在核心之外,被调往乡下的分支机构或动不动就调动岗位或给份闲差直到退休。

对于一个普通日本人来说,由于有了终身雇佣制的保证和定期加薪,他们将来的收入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贷款买房、准备孩子的教育费用、生老病死也可以依靠国家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和企业的各种福利解决。这些使得日本人处在一个非常安心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希望考进一流大学,再进一流企业或者国家机关,从此一生生活无忧,这便是日本人的典型心态。

这让许多大企业的员工不愿意辞职出来创业——因为辞职意味着你过去积累的所有资历都一笔勾销,一旦失败后果非常严重。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