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建新村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史安民认识到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党员的宗旨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在全村广泛深入地开展“三级联创”、“旗帜工程”、“一联三”、“双强双培双示范”等党建活动,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及民情报告单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难题,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本村群众的一致好评。200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300余平方米的党支部办公楼,为进行党员教育、群众科技培训搭建了平台。按照“支部+协会”的运作方式,成立了蔬菜协会,在销售、技术服务和新品种引进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在协会成立了党小组,党员一方面带头发展生产,一方面积极为群众做好服务,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现在,党员每户建棚都在4栋以上,并积极带动群众进行新优特品种的引进,调整种植结构。在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上先后引进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茄子、西葫芦、香瓜、圣女果等多个新优特品种。
新农村建设以来,史安民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六新”标准,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4.8公里,埋设排水管网5公里,修建了5座公厕及6座垃圾台,安装了161盏新路灯,自来水管网通进全村528户,粉刷沿街墙体墙面3.8万多平方米,清理垃圾5000多方,拆除占道建筑10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50个,新建无害化厕所100个,新建了1200平方米群众文化娱乐广场和500米的文化墙,筹资30余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了绿化、美化,使何村成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史安民不忘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他联系省电视台《村里村外》和《秦之声》栏目组、省广播电台《秦风热线》、《任超夜话》等栏目组到村上现场录制节目;每天晚上,组织群众在村文化娱乐广场进行秧歌表演,打太极拳,举办交谊舞会;每年隆重举行一次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村民没有了信教、赌博的时间,广大群众“信党信钱不信教”,讲文明、讲公德、讲和睦、讲致富的良好风气蔚然成风。
为了实现全村群众的共同富裕,不让一户群众掉队,尤其是让那些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尽快脱贫,村党支部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残疾人、贫困户座谈会,倾听群众呼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残疾人马明主动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光荣入党。他发自内心地说:“过去我家穷,妻子经常和我闹矛盾,我经常到教堂去祈求天主保佑。后来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脱了贫,有了积蓄,家庭也和睦了,我真心实意地信党不信教。”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史安民组织成立了村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坚持每天四次向群众广播震情以及地震小常识,增强群众的自救能力,消除了群众麻痹心理和恐慌思想。对全村群众的住房、学校校舍、大棚墙体等进行排查,妥善安置24户危房户。号召全村党员群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
展望未来,史安民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有党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村民的信赖和配合,何村群众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何村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走出全省、走向全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