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人员:是为我们送票子,我信他
刘培明的工作总是被人误会,不但有人骂他“大骗子”,之前还有人叫他“人贩子”。
1983年,19岁的刘培明被分配到屏锦镇就业所负责劳动服务工作,主要为待业青年找工作。
当时,东部沿海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对劳动力需求大增。梁平县瞅准这一时机,决定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因为组织得当,刘培明将当地第一批待业青年送到北京、深圳等地的玩具厂、电子厂。
“说!你是不是人贩子?”旗开得胜时,十几个农村妇女却抱着被子,闯进刘培明家不走了!
原来,这批出去的待业青年,很多不识字,离家三四月了,既没写一封信回家,也没打个电话报平安。特别是好几个女娃儿的家人,担心刘培明把自己的女儿给卖了。
十几个妇女在刘培明家歇了两晚,直到刘培明接通厂里的电话,她们听到自己孩子的声音后,才放心地回了家。
“不是‘人贩子’,是为我们送票子。”梁山街道大众社区的梁丽萍,当年就是刘培明送出去就业的。现在,刘培明又把她引回家乡创业,办起了电子加工厂。
刘培明不但帮梁丽萍落实了创业无息小额贷款,还帮忙招聘到123名工人。
“我信他。”梁丽萍说,这样的“骗子所长”多有几个才好呢。
身边同事:“得理饶人”为群众办事
称他是“骗子”、骂他是“人贩子”,刘培明总能笑对群众的误解,这让同事尹德宏深为佩服。然而,有人动了粗,刘培明却不动气,让尹德宏很是不解——
2007年,政府落实40、50人员社保补贴。当丝绸公司、电影院、鱼种场、蚕种场等事业单位下岗职工登门办理时,却发现这样的好事没有他们的份儿。
“怎么没得我们?”十来个人冲进办公室,要让社保所工作人员说个清楚。
“文件里只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目前你们还没被纳入进来……”工作人员还没说完,这些人掀翻了办公桌上的电脑,刘培明赶回来刚要作解释,结果又被摔了茶杯。
刘培明二话没说,弯腰捡起破碎的杯子,重新安装好电脑。然后告诉这些人,等请示上级后再答复。随后,这些人也只好各自离去。
“可以报警的。”尹德宏认为,社保所按文件执行一点没错,刘培明完全可以“得理不饶人”。
“群众的怨气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刘培明说,作为政策执行者,有义务将基层的执行情况向上级如实反映。就在那晚,刘培明研究文件到深夜,连夜赶写了一篇关于事业单位下岗职工40、50人员社保补贴的建议。
一年后,事业单位下岗职工40、50人员的社保补贴政策出台了。“骗子所长”又添了一群新“粉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