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不是自私自利的梦

中国梦不是自私自利的梦

编者的话 世界关注中国,不仅因为其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更在于其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而中国梦的提出,让世界有了观察中国的新视角。中国梦将把中国带向何方?中国的发展是“独乐乐”还是“众乐乐”?解答这些问题,不能坐等,更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自知自觉”,而只能靠我们主动说明。我们需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中国梦的实现也将有助于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中,对外讲述中国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在一个全球坐标上讲述中国梦?中国梦将以怎样的方式与世界展开互动?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中国梦的世界意义”系列访谈,刊载权威专家对这一重大命题的思考和见解。

权威谈

中国梦令世界瞩目,也令世界好奇。世界迫切想知道中国梦将把中国带向怎样的未来?而这样的中国又将如何影响世界?中国梦具有怎样的国际内涵?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前主任赵启正。

■ 中国经济的振兴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贡献的上升。一个民族如果老是分享祖先的光荣而没有自己的贡献的话,那么这个民族就落后了。现在我们有了追求对世界贡献的想法,这是中国梦很重要的一个国际内涵

■ 对于国外的一些质疑,要据理说明,解疑释惑,让事实说话。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说明中国的国情、政策,说明我们的成就,也说明我们的不足,避免误会和歪曲积少成多

■ 假如,一个外国人听完了你的故事,说“哦,中国是这样的”,这就够了。至于赞成不赞成是他自己的理解,决不能要求一个外国人很快就和你有相同的认识和见解,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中国人之间也做不到

追求对世界的贡献,是中国梦的重要国际内涵

解放新论:伴随着中国梦成为热门词,对于中国梦的各种误解与质疑也不绝于耳。比如,一些西方媒体将中国梦解读为中国要 “称霸”;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梦是要回到汉唐盛世,是新的“中国威胁”。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中国梦?如何化解外界对中国梦的质疑?

赵启正:中国梦的产生并不是最近突然发生的。可以说,100多年以来,在推翻封建王朝、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中国梦。今天,我们提中国梦,是在民族已经独立、国家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背景下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提中国梦?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中国的振兴道路尚远,需要数代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1%,而中国的GDP却只占全世界GDP的10%,距世界平均值很远,更不要说人均值位居世界前茅了。可见,即使从经济上来说,我们也没有达到应有的那个高度。二是中国经济的振兴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贡献的上升。在全世界的科学发展中,中国贡献甚少,挂在嘴边的往往是四大发明;谈起中国的人文科学,常常谈到的则是老夫子们。这些都是在分享祖先的光荣。一个民族如果老是分享祖先的光荣而没有自己的贡献的话,那么这个民族就落后了。现在我们有了追求对世界贡献的想法,这是中国梦很重要的一个国际内涵。

回过头来看国外的质疑。一个国家发展了,外界必然会关注你,甚至警惕你,这里不全是恶意,有些就是不了解不懂真实的中国,很多人是根据其他国家历史上的故事来推论中国的。在历史上,中国的确做过宗主国,虽然这不是欧洲那种殖民主义,但外国人将中华民族复兴与其联系起来,也是一种联想。我们需要告诉他们我们的观点:今天和历史上的时代是不同的,那时候的确有强权政治,有霸权,有世界大战,而今虽然有局部战争,但是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今天,一国要争取本国利益,用战争的手段注定是要失败的,只能依靠经济发展和与其他国家的和平相处。我们也要告诉他们中国的事实: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的发展与国际利益是共享的、协调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环境是本国发展的一个条件。对中国的发展而言,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是爱好和谐的,我们讲究“以和为贵”,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我们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

至于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对我们造成的威胁,关键是恪守原则、讲究方法。首先,要遵循大小国一律平等的原则,承担必要的国际义务。要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平等对待各个国家。其次,对于国外的一些质疑,要据理说明,解疑释惑,让事实说话。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说明中国的国情、政策,说明我们的成就,也说明我们的不足,避免误会和歪曲积少成多。在说明过程中,成就与缺点都要说,这样才是真实的。假设有7个方面是光彩的成就,3个方面是不足的,如果只说好的方面,人家可能连这“7”都不信了。所以,得“7+3”一块说,这样别人会觉得你是真实透明的,才会相信你。要消除“中国威胁论”,还需要建立中国信用,就是让人相信中国说话是真实的、真诚的,是说话算话的。

中国梦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回复经典

解放新论:与英美等传统大国崛起不同,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这样一个任务:需要思考并向世界阐述自己想变成一支怎样的全球力量。而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梦,可以说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一环。当务之急是,如何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梦不只是中国的梦,而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的?

赵启正:若想成为一个有好“国缘”的国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它的文化被世界喜欢,而不是有多少军力,甚至不是有多少GDP。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中国的振兴应该是全面的振兴,尤其是文化的振兴。文化包括民族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积累的全部知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的进化比起经济来要慢,难以突飞猛进。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两个一百年来描述,即建成全面小康的一百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一百年。而文化的进化则是渐进的(欧洲文艺复兴至少用了两个世纪),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是渐进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懈怠,可以不努力。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国家、民族必须要为世界作贡献,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梦不是自私自利的梦,不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梦,更不是损人利己的梦。中国梦追求的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同行、中国富裕与世界富裕同行。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世界的发展。无论国家大小,都有追求自己美好梦想的权利。冷战时期的重要人物、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它没有提供在全球可以传播的思想。她认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历史上的那些大国,如罗马、英国、美国,除了强大的经济与军事等硬实力,文化影响力也足够强大。中国无意强权,更无意称霸,中国梦也绝不是帝国主义的梦,但是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即文化思想,肯定是不行的。

在中国梦中,文化的振兴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平时我们所说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我看来,主要是指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百年任务,需要坚韧的努力。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都需百年,何况是作为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性格的文化呢?它需要足够的进化过程。

只有在国内外传播,才有国内外的影响力。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但我们要避免走入一种惰性,即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族的不会自动成为世界的,在本民族是普及的、优秀的,同时让外国人看得懂和喜欢的才有可能变成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可能因为其“独特性”而吸引外国人,但它不能只是满足外国的猎奇心理,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的,这种文化还必须足够优秀到具备某种“普遍吸引力”。

这里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将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美国化。如果是这样,中国梦就没有了。二是“言必称夫子”,总是在分享祖先的光荣。中国梦本身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回复经典。现在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国际上有不少疑问,这些问题形成了“中国之问”。对于这些问题,不能只用“国学”回答。鲁迅就说过,用《论语》感化不了德国兵,用《易经》咒不翻潜水艇。所以,文化不仅需要传统,需要积淀,还需要创新,才能振兴。

说中国好并不等于说别国不好,好梦是相通的

解放新论:您曾出版《向世界说明中国》一书,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书中您提出,要有“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要“选好故事,讲好故事”。今天向世界讲述中国梦,您会选择哪些“故事”?如果我是一个外国人,您现在要向我说明中国梦,您会怎么说?

赵启正:我们每个人身边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不必刻意用过多哲学语言去描绘,用口语讲最亲切最真实。在与外国人交流中,要讲你自己经历的故事,要讲他们感兴趣的故事。讲故事不需要最后提炼出什么结论,也不要求对方完全认同,只要达到有限共识即可。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故事就像苹果,不要费了很多劲把苹果做成果酱或维生素C药片请别人吃,口味未必好,别人也未必愿意吃。你就把苹果给对方吃,维生素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在其中了。假如,一个外国人听完了你的故事,说“哦,中国是这样的”,这就够了。至于赞成不赞成是他自己的理解,决不能要求一个外国人很快就和你有相同的认识和见解,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中国人之间也做不到。

要注意的是,说中国好并不等于说其他国家不好。现在有人拿中国梦与美国梦作比较,然后批评美国梦,这是没有必要的。美国梦由个人而国家,中国梦由国家而个人,这主要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有关。近代中国,国家被欺凌,人民在痛苦中,没有国家的成功就没有个人的成功,这是显然的事实。而美国没有长期被欺凌的历史。这是其一。再有就是思维方式。比如写信,中国人写地址一般是国家、省市、区县、街道这样下来,而美国人正好相反。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顺序更好。各国有不同的梦,这是基于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选择,但好的梦追求的都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如果我要向一个外国人说明中国梦,我会说浦东的故事:孙中山在100年前曾设想过在这里建设“东方大港”,在那个民族多难时代,他的梦没有可能变成现实;而在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几代人的美好夙愿变成了宏伟的现实。我会讲得具体而生动,也会讲到还没有做好的地方,如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遗留的社会保障问题,等等。

做好“中国读本”每一页,中国梦才能实现

解放新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说明中国梦不只是国家、政府的事,也应当是每个中国人的事。如何发挥公共外交作用,向世界说明好“中国梦”?

赵启正:公共外交是对外国公众来说明本国。从前对外公共外交基本上就是政府主导的对外宣传的同义词。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更多国家的公众意识到,国家声誉、地位与本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很多人就参与了公共外交,在对外交往中主动地表达中国的国情。显然,当代的公众已经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众”,而是成为更加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使中国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成为世界的事情,世界也成为中国发展不可回避的边界条件。但在此前,中国一直和世界有某种隔绝,外部世界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神秘感。加之冷战思维的残余,影响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观察和评论,以致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实质上属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中国的公共外交本着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力求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这与有的国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压他国的手段来推销自己价值观和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人参与公共外交就是讲中国的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公众不说政治话、哲学话,往往更容易使人相信。故事承载着真理,离真理很近。讲故事的时候要“理直气和”,理不是“辩论”的,而是要让事实说话。哲学性只有和普通事件结合起来才会通俗。

我过去曾说过,存在着一本书叫 “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3亿页,每个中国人都是一页。一个外国人想认识中国人,他不可能读13亿页,他读几页,可能就会得出结论,这就是中国人了。所以我们每个人要把自己的这一页做好。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才能知不足而进步,同样一个民族也需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只有这个“读本”中大多数篇章是美丽芬芳的,中国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