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社会化养老 破解养老“瓶颈”

办好社会化养老 破解养老“瓶颈”

近日,民政部起草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应当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

当下我们已渐进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成为未来发展绕不过去的难题,空巢家庭、“空心养老”不断增加,某些老人的家里,除了家具、电器,没有其他人;设施齐全的居室除了电视机的声音,也没人给自己搭话解闷。老人独自生活,内心却有诸多寂寞。老人拥有齐全的养老物质条件,精神需求却呈现空白和沙漠化;老人有了小病、慢性病等疾病诉求,却没有及时、充分地医疗诊治。

还有“一床难求”,医疗资源、养老机构存在明显的总量不足,比如以某大城市为例,2011年末,全市养老机构共有631家,床位数仅10万余张,能入住者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9%。各种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也只有68家。由于缺乏足够的养老机构与病床,三级医院急诊病房内常年“压床”者,90%以上是老年慢性病人。这显然不是“有尊严的养老”的应有之义。

而与之相反的是,在GDP总量仍然是基层政府重要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尽管基层政府知道应该给予养老事业更多的财政支持,可涉及到养老资金的拨付,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民政部门放开了社会化养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将政府很想办、群众很需要,而公共财力又还无法即时足额解决的事情接过来,积极办好,化“私”为“公”、借“私”为“公”,既让社会资本效应得到盈利发展,又能为公共效应、社会效应提供更多积极效能,做到“公”、“私”双赢,推动养老事业不断发展,值得称道。 社会化养老还带来了尊严价值的提升。通过社区养老、企业养老等措施,让更多老人的“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得到落实,有了小病能得到及时救治;养老有了竞争机制,社会化养老机构就会强化护理、陪护等功能,不仅为老人送去了优质的医疗救助,也让老人的失落情绪和孤独感得到化解,“空心养老”现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尊严养老就能得到积极落实,“一床难求”之急就能有序解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