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西工业化 城镇化融合发展

推进广西工业化 城镇化融合发展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和基础,工业化水平决定着城镇化的水平,决定着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城镇化又能够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载体和良好的环境,推动工业化的发展。目前,广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两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不同步。尽管广西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但工业化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仍较为有限,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二是城镇化动力不足。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2.6%,广西为43.53%,与全国相差了9.07个百分点。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中,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广西为34.7%,相差9.9个百分点,作为支撑城镇化发展的服务业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的总体框架下,很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推进我区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

大力推动现代工业发展,夯实产业支撑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从发展现代工业入手强化城镇化的推动力,夯实先进产业的发展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应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力度,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和资源禀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提升优势产业。提高区内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分工层次,促进形成一批有特定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同时,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推动资源型制造业在农村建立标准化、环保型的原料生产基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制定更加有利于工业项目集中布局的政策,引导乡镇和中小企业走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以产业集群带动居住地集中和城镇发展。

把振兴第三产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已成为制约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瓶颈,要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化解瓶颈。根据广西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大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第三产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保险、旅游、信息、会展、咨询、法律、网络通信与传媒、数字影视、技术研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产业配套和优质服务。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和绿色消费,加大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提高农民收入并举

城镇化要求实现农村人口的市民化,为此要强化对农业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开辟进城就业渠道,在城乡就业一体化框架下实施更有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倾斜政策,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传统的农业增长模式已难以继续支持农民收入增长,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大对农业的资金、科技和人力资本等投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和投资应由城市转向农村,为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供必要条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城镇主体功能

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形成互为依托,建成多层次的规模不等、特色鲜明而又相互依赖和支撑的城镇体系。既把南宁市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区位优势明显且发展潜力及增长空间巨大的中型城市迅速崛起,形成强大辐射带动小城镇共同发展。着力解决城市边缘区与核心区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带动新兴城市群和城市圈的出现,使城镇发展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强大的集约化效应。

突破城乡分离的政策和制度障碍

推进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应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上采取“敢为先”的超常规举措,深化土地、户籍、劳动用工、住房、财政税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就业障碍和在城镇定居的障碍,切实减轻农民进城生活和发展成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者为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