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实名制并不是安全的“定心丸”(2)

【案例】实名制并不是安全的“定心丸”(2)

现场调查

10分钟5部助力车被拒

2013年6月13日下午4点,海沧兴港路中石油加油站,在一处显眼的位置贴了张红色告示,上面写了3条关于汽油购买的规定。

此时,两个男子分别骑着助力车来加汽油,不过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加不了。他们无奈地摇摇头骑车离开。

没一会,吴先生骑着崭新的白色助力车前来加汽油,被工作人员告知加不了。吴先生很生气:“车子才买来2个多月,花了3000多元,才跑了不到1000公里……”加油站工作人员解释实在没办法。

不过相比之下,同样没加到油的卢先生倒显得很“淡定”,“不能加就拉倒呗,我找朋友的车子抽点出来用就好了”。

短短10分钟,5部助力车被加油站拒之门外。

加油站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6月9日早上开始,他们接到通知就不能为无牌无证的摩托车加油。“刚开始那会儿,不少客人很不理解这种做法,当场破口大骂,还骂我们是‘神经病’。”加油站工作人员说。

不过,导报记者在马青路一加油站看到,虽然工作人员没有给助力车加油,但也没有进一步核实比对摩托车的行驶证真实信息,就给加油。

厦门买油实名制惹争议被指懒政不能解决问题

厦门公交纵火案伤亡惨重,全国各地都开展地毯式的安全排查。此时此刻,福建省出台严厉新规,实行购买罐装汽油“实名制”,也在社会上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实行购买罐装汽油“实名制”,有它的合理之处;也有多数人质疑,“实名制”做法是政府部门“懒政思维”的表现。 

有市民说,汽油不同于菜刀,也不同于口罩,除需要加油的车辆以外,与大多数普通民众生活并无多大联系。但是,罐装汽油体积小、便于携带、燃烧迅速,本身就属于危险品,近年来却屡屡成为一些极端人的泄愤报复社会的工具,买灌装汽油“实名制”就是在给纵火类案件设一道坎,令罐装汽油不再那么唾手可得。 

市民:实名制挺好的,不然随随便便就可以买汽油的话也会比较混乱。 

市民:也算是为了安抚民众的做法。如果厦门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能力买到一桶汽油并点燃的话,自然会非常担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人对这一“实名制”的做法并不看好,并质疑汽油“实名制”是治标不治本,是政府部门“惰政怠政”的表现。

有市民直接表示对此新规无法适应,市民说:“如果我们家要油漆一个木箱或柜子之类的,急需半斤汽油的话,也得先申请、打报告,还要领导签字盖公章……太麻烦了吧。”  

也有市民认为购买汽油“实名制”的办法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管开不开证明,有没有实名制,要准备干坏事的人照样会干坏事。  

市民:如果说把油加到车里,回家再找个管子抽弄出来不就完了吗?或者高价向别人购买。总之,把油弄出来这事太简单了,所以说这种禁法是不起作用的。政府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解决问题要找问题源头,买汽油的是人,对人不关注的话,光关注汽油,我认为这种禁令似乎看起来很抽象。  

但也有专家认为,口罩实名制等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汽油具有危险品的特殊性,如果民众只顾对“实名制”做法一味地讨伐,也是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北缨则表示,“实名制”虽不能根治一切问题,但是购买罐装汽油“实名制”无疑具备未雨绸缪的良好初衷。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北缨:出于社会大多数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来说,政府有责任做这个事情没有问题,你买可以,只是实名登记而已,麻烦不麻烦养成习惯就好了。实名制这种方式在中国并不是独一份。我想更多的是考虑是不是有助于公共安全的保障,当然,没有谁能够说一个办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只是诸多措施中的一个,而不是全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