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攸县县委顺应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途径,连续两年以县委一号文件的形式组织全县党政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了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基本动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探索创新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路径,攸县县委春节后继续启动了“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通过机关部门与村(社区)结对、科(股)室与村民小组结对、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的方式,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受教育锻炼、群众得实惠好处,并争取用1-3年的时间,在县域106国道和网朱公路两翼重点打造10城乡同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带动周边乡村致富建小康。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推行“点对点”的结对模式
去年以来,攸县就开始着眼于建立完善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了以礼仪教化、洁净家园、联合办公、济困维安、五基规则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同治、结对共建”主题实践活动。
按照“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干部驻村”的要求,推行“点对点”的结对帮扶的模式,组织所有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结对子、办实事”,实现了全县结对帮扶到村(社区)全覆盖。
(二)组织“面对面”的走访调研
春节前后,机关工作相对“清淡”,部分党员干部甚至产生“荒腊月”心理。为避免这种现象,攸县县委出台了转变干部作风“十二条”规定,要求全县领导干部在春节期间充分利用村级定期联合办公的时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农村、入农户、看农家,集中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群众、致富能人, “面对面”了解当前群众最想什么、最恨什么、最怕什么、最盼什么,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收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现场联合办公,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心贴心”的帮扶服务
县直单位党员干部进农户,察民情,不只是要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和祝福,还必须要看看群众吃、穿、盖、住、行的情况,还需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倡树文明新风、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和建强基层组织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和工作措施,让那些只想形式主义地“走走基层”的党员干部皱紧了眉头。
同时,县委还建立健全了季度督查考核、预安销号等工作推进机制,促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不扰民,结对帮扶不作秀,与村民同就餐、同劳动,“心贴心”地提供服务和帮助,竭尽全力为基层组织、普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四)赢得“实打实”的活动效果
水渠浇灌的不仅是田园沃土,还有百姓的心田。基层对部门机关期望很高,群众对党员干部诉求很多。连续两年县委一号文件提出,县直各帮扶单位每年要为结对村积极谋思路、跑项目、争援助、兴产业,机关党员干部要为重点帮扶对象送温暖、送爱心、送技术、送服务,“实打实”地为结对村和帮扶对象解决问题困难,办理实事好事。到目前为止,帮扶单位为结对村共协调的520多个水渠新收、山塘防渗等涉农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发挥灌溉作用。
三、探讨与评论
开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快车道”,既是群众工作的需要,又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真正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帮助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切实巩固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开展虽然只有一年多,但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做好群众工作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拥护、信任和参与,给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一)、工作方式要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二)工作重点要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三)工作资源要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