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的外交新视野(2)

中国军人的外交新视野(2)

“早晚要走出的一步”

中国军队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要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这是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南方周末:许多防务安全论坛是由西方主导的,游戏规则是他们制定的,多年来中国军人在国际上发声不够积极,为什么?

姚云竹:中国军队传统上是一支国土防御型的军队。在国际上参加活动,走出国门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也需要他们来适应这个过程。简单讲,我们要学习,他们要适应。

现在不能再用传统眼光来看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也要走出传统思维方式,培养全球视野,树立全球意识。中国军队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积极,这是早晚要走出的一步。

南方周末:就像刚才你们谈到的,这次中国军人关注的不仅仅是涉及中国的话题,有些已经超越了中国自身,这其实就显示了中国的国际担当。是不是你地位到了,人家觉得你应该关注全球事务了?

姚云竹: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长期处于为自己辩护的境地。现在,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更加自信,我们不再老是替自己辩护,或者只关注跟中国有关的问题。我们非常关心未来的军事发展,关注国际安全问题,关注全球公域的安全,关注整个经济发展引发的全球性问题。

赵小卓:是的,比如在这次“香会”上,中国军人就北极治理和防核扩散等全球性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对所有问题都关心,我们的心态也进行了调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会越来越自信,大国军队就要有全球视野、国际担当。

鹿音:我非常同意这一点,大国军队要有国际担当。再进一步讲,大国的国民也需要有耐心,培养理性的大国心态。

南方周末:戚副总长当过集团军军长,现在分管军事外交,他作为军事干部的身份和语言风格,他的发言和答问一直是“香会”关注的焦点。你们都在现场,有什么感受呢?

姚云竹:戚副总长是军事干部出身,性格直率果断、讲话严谨,基本上有问必答。我感到,军事干部搞外交就应该有这个特点,直面问题,不回避挑战,这也是一种个性,真正军人的个性。这次戚副总长一口气回答了十六个问题,在大会发言者中答问最多,比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还多答了六个。

赵小卓:在一个由西方话语体系主导的平台上,中国经常被看作是一个“闯入者”,我们发言或是表达自己的态度,有些人总是在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我们。戚副总长回答的问题都很敏感,包括中印边境、中日钓鱼岛、中菲仁爱礁,以及中国军舰巡航等等问题,回答得都比较得体。他用一种比较个性化的语言,很好地阐述了中国的政策。

鹿音:军事博弈历来讲究文武并用,既要武斗又要文斗。武斗,就是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的;文斗,则是通过外交和舆论斗争达成政治目的。武斗有武斗的剑法,文斗有文斗的智慧,关键是达成我们的目的。在“香会”这样的国际平台上,不能不讲策略、一味示强。戚副总长在回答外国记者关于中国军舰为什么要到东海、南海巡逻时明确表示:“中国军舰在中国主张的领土、领海范围内巡逻完全正当,也是无可非议的。”掷地有声!但我觉得戚副总长在触及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还是顾及场合、讲求艺术的。

姚云竹:戚副总长发言的当天晚上,我跟几位外国学者在一桌吃饭,他们都觉得戚副总长有问必答,表现了一种积极参与的姿态,一种不怕挑战、迎接挑战的态度。他回答问题不兜圈子,直奔主题,该是什么就答什么,用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