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干部学院的“灵魂”(2)

延安干部学院的“灵魂”(2)

延安干部学院中青部首批学员,现任浙江省副省长,时任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表示:“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形式,通过教授现场点评,将历史和实际联系起来,在我们心里引起共鸣。”

时任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认为,延安干部学院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每个中青年干部真切地感受到党的革命历程,更加珍惜党来之不易的执政地位,这种生动的现场教学在过去的培训中是没有过的。

“党性教育不是知识性教育,而是对于党的价值观的认同”。陈燕楠表示,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创造历史的氛围,可以让干部融入其中,增强对党的光辉历史和价值观的认同,为自己是党的队伍中的一员而骄傲,从而对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倍加珍惜。

“触及灵魂的培训不是一时感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的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加强干部教育和学习,就是应对这些考验、战胜这些危险的重要方法。中青年干部普遍知识层次较高,思想敏锐,但不少干部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的考验,需要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作风养成方面进一步锤炼。这是当初开设省部级中青班的初衷。

除了现场教学和教授现场点评,延安干部学院还开设专题讲座和课堂讲授等课程。在当年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偏居延安山沟沟里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开天辟地的大事业?如何保持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在新时期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新时代领导干部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政绩观、工作观?如何处理好新时期干群关系?……学员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时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姜平表示:“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对一个党员来说,党性修养是一个毕生的修炼过程。学习延安精神绝不仅仅是为了重温,更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看着一处处珍贵实物和场景再现,伟人们的奋斗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听着党课教授烈日下的激情演讲,感受着党的事业的开创者留下的沉甸甸的精神财富,学员们常常由感动而震撼,由震撼而共鸣。

在与参训学员交流时记者发现,这样触及灵魂的培训不仅是一时感动,更将使他们受用一生。比如,延安时期是我党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干部群众的那种血肉联系,至今还令人神往。那么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干群关系和领导干部的工作观?学员们讨论后形成诸多共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时任海南省农垦集团董事长王一新认为,党群干群关系,实际就是党员干部的党性问题,如果今天每个党员像过去巩固根据地一样把各自岗位上的群众团结好、带领好,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必将更为坚固。

“延安是永远的学校,党性锻炼是永远的追求”。赵耀宏表示,通过党性教育,重点解决的就是从感动到行动的问题;进行延安干部学院这种多形式的党性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促使学员思考,进一步增强认同感。

陈燕楠认为,党的干部需要进行党性教育、理论培训、知识培训等多维度的培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及三所干部学院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选准自己最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真正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

 本刊记者了解到,未来五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还将加强从领导能力建设等方面去挖掘教学内容,“比如我们会引导学员思考,当年党中央在延安领导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它的领导艺术和方法都有哪些?另外,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党中央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党为什么能很好地分析形势,作出科学的决策?这里面都有很多规律可以探寻。”陈燕楠说。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