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承载古今使命 同步迈向小康

贵州:承载古今使命 同步迈向小康

独山,地处黔桂两省交界,她“东守两广、西望滇黔、南控东盟、北制天府”,是“西南锁钥”,“通海咽喉”,自古商贾云集。这里,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孕育着独具特色的影山文化、抗战文化、花灯文化;这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被誉为“清凉之都”、“避暑圣地”。如今,正以其独特魅力、靓丽风姿矗立于贵州南大门。

回望独山古今史

独山建制久远,自汉代就有行政区域规划,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设置独山州,时为黔南州府所在地,历史上曾涌现过独山籍东汉时期传播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尹珍,清嘉庆时期朴学大师、“影山文化”创始人莫与俦和“西南巨儒”莫友芝以及布依英烈莫凤楼等先贤仁人。独山是贵州最早通铁路的县市,1943年修通的黔桂铁路纵贯县境南北,城边建有移驻美军飞虎队40余架战斗机的西南抗日空军基地--前进飞机场,独山既是当年黔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保卫云、贵、川、康、藏大后方五省的军事重镇。自1939年起,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四分校、汽车兵团、伤兵医院等80余家中央和地方机关、团体陆续迁来,加上过往军队,独山城很快聚集十七万多人,房屋鳞次栉比,各种商店林立,街道车水马龙,繁荣热闹至极,时人称之为“小上海”。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主要发生在独山,日寇入侵我国大西南的铁蹄在这里被斩断,独山深河桥在中国抗战史上与北京卢沟桥齐名并称“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贵州南派花灯就从这块土地上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悠久的历史,独特深厚的文化孕育着这块热土,使独山人杰地灵、山秀物华,也铸就了她开放包容的胸怀,使她不断在困惑中探索,在困难中前进,在落后中奋发,坚实地迈着铿锵的步伐。

迎来东风绘蓝图

借势——插上翅膀。如何全方位加快独山发展步伐,重塑贵州南大门形象,独山历届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不断扩大开放,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北部湾等经济区,制定相应开放措施,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使独山的对外开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独山各族人民的努力,独山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与周边和东部沿海相比,发展相对很缓慢。面对全国竞相发展的蓬勃态势,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十二五”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时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作出从发达地区选拔引进优秀干部担任县委书记的重大战略决策。峰回路转,斗转星移,独山迎来了新一轮改革的东风。2010年8月,来自江苏海安县的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同志走马上任。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提出了“123456”发展思路,即紧扣项目建设“一条主线”,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两轮推动”,着力打造独山经济开发区、麻尾工业园区、独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大平台”,围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型工业新区、商贸物流中心、休闲宜居城市“四个定位”,主抓外向带动、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就业富民“五大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商贸物流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四个创建(平安独山、文明独山、效率独山、和谐独山)、城乡统筹发展“六大重点”,同时,启动了独山大学城建设。新的思想理念,大气魄的长远规划,为独山跨越发展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搏势——展翅起飞。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实践证明,没有工业作支撑,将难以实现富民强县。因此,独山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工业化摆在核心战略位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2012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工业“小巨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通知》、《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环境。2012年,独山被评为“全国投资成本最低的十佳城市”,随后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华东建设工程集团、贵州湘企集团、香港建溢集团、北京恒基伟业、深圳杰夫集团、四川李记集团、太平洋建设集团、湖南紫薇集团等纷纷选择独山再创事业奇迹,投资26.4亿的天然气项目、投资18亿的黔桂商贸物流城、投资20亿的湘企五洲城、投资14亿的金孟公司技改扩能、投资60亿元的紫薇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相继落户独山。2010年以来,是独山项目建设最多、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全县累计引进项目20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项目58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项目30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108.5亿元。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增长41.13%;规模工业产值比2010增长10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增长5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是2010年的3.71倍;财政总收入比2010年增长78.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38元,比2010年增长46.97%。实践证明,“123456”发展思路和“一城六区”产业发展格局符合独山实际,实现独山的宏伟蓝图不再只是“梦”。

谱写独山新华章

乘势——跨越而上。按照当前独山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末,将实现新的大跨越。一是工业强县战略。到201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14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30亿元以上,将形成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为主的绿色轻工业;以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以不锈钢加工、不锈钢基料加工、锑冶炼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天然气调峰发电、风力发电、单晶硅铸锭项目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工业;以外向型加工贸易为主的加工制造业等五大主要产业,把独山建设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产业转移吸纳基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成为推动独山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二是城镇化带动战略。按照“一个中心一个次中心五个卫星镇”进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县城按50年不落后的标准,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到2015年人口15万以上。三是商贸活县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建成以城北、城南、麻尾和泗亭为支点的独山现代物流“一园四区”,使独山成为辐射贵州南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四是农业稳县战略。着力优化农业布局,到2015年,以西红柿、菜豆、青菜等冷凉型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以南板蓝根、无患子、铁皮石斛、野葫芦(瓜蒌)、灵芝、太子参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以“两牛一猪一羊一禽”规模化养殖为重点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实现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大牲畜3万头、肉羊2万只、禽120万羽以上;引进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实现加工产值2亿元以上。五是实行镇区合一。将18个乡镇调整为8个镇,六个园区镇实行“镇区合一”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推动园区加速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