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在“考过就忘”中叹息

素质在“考过就忘”中叹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5210人做的一份调查表明,近六成人表示中学学过的知识多数都忘掉了,其中数理化课程忘得最厉害。一半人认为中学学到的知识“偶尔会用到”,近两成人表示从来用不到。有人回忆,中学历史课基本是死记硬背,令人生厌;到大学调剂专业到历史系,才知道历史竟然这么有趣。对此,有教育研究学者表示,基础教育的内容是初步构建价值观、世界观与知识体系,那些看似没用的内容是必需的。但是被访问者都认为,过大的应试压力、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其实,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子女教育是公众最为纠结的问题之一。除了令家长们犯愁的孩子课业负担重、上好学校太难、花费过多这些困惑之外,我们是否还应该自省,基础教育搞得学生、教师、家长这么累,消耗公共、民间资源也不少,但是国民整体素质为什么没有得到较快提升?我们正在承受发展太快之苦,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国民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速度。

回到上面的话题,学习是为了形成知识体系、世界观,比如学数理化是为了形成科学素质。但是,科学素质的形成不光要有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方法、领略科学精神、浸润科学文化,而后几方面在我们中小学教育中安排不多,甚至没有。比如,我们不教给学生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调查取样、实验分析、总结归纳。我们的课堂上很少乃至从不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现实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垃圾分类、禽流感、地质灾害气象等。

我们当中一直流行这样的说法,美国的中小学课程进度、知识量远不如我们,考试竞赛常被华裔夺冠。这种评价对于少数考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中国学生而言是对的。但是,用世界通用的程序调查,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美国高于我们五六倍,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被世界公认。从前几次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看,我国公民对于“地球围着太阳转”、“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这些传统知识都知道,但对相对论、宇宙大爆炸、遗传学这些构成现代科技的基础知识了解很少。从现实角度看,胡万林、张悟本、王林等骗子鼓吹喝硝水、吃绿豆、发神功就能治病等低劣骗术总有市场,各种健康诈骗、美容欺诈此起彼伏,印证了国民整体素质的差距。

在人文课程方面值得探讨的更多。学语文不是为了学会交流吗?学地理不掌握识图能力、没有方位概念,能算及格?学历史如果不学阅读史料、质疑求证、理性判断,能否“使人明智”?当这些都被考高分这唯一目标所遮蔽时,学习就变成了简单枯燥的寻求标准答案,变成了令人厌恶的死记硬背,变成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人文素质低下对于国民素质的负面影响,要甚于科技知识的匮乏。

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素质包括文化科技知识,更包括各种非智力素质,世界观、人生观、融入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具体有是非观念、诚信、责任心,遵守法纪、秩序的意识,公德心、自尊心、奉献精神、意志品质等,这些个人素质构成民族素质的基础。下一代的这些素质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来培养,学校教育不可缺位。这些素质培养大都不在大纲、考试范围内,很多没有编入课程,或者有安排也被边缘化。再加上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写作文编故事、满篇套话的发言稿、开假证明来应付实践环节,给学生人格、品格的伤害不可小觑。

素质培养既包括知识体系、品德意志,也包括能力。学校教育形式不仅是课堂讲授,还必须包括校园内外的训练,生活能力、劳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训练等。一些国家的小学生要学会烹饪、缝纫,以色列对半大孩子的德育形式之一,是安排他们去新移民家里做几年“向导”,帮助新移民适应环境。加拿大小学生的环境体验课是领取工具和种子,种几棵小树,共同成长。能力训练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技能,这些适合孩子成长发育的训练,还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会运用知识,增强自信、促进正确价值观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如果一个孩子有助人的愿望,但是自顾不暇,何谈帮助别人?

浮躁功利的风气,也使得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发生严重偏斜,把本应是提升国民素质、造就合格公民的国民教育,理解为考高分“脱颖而出”。比如,我们评价一所农村学校、赞扬一位农村教师的标准,是他教出了多少大学生,却不管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获得人生发展。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更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民主法治建设与公平、公正秩序的建立,通过改革,提升国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分析科技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人的读写算能力正在被计算机替代,而正确的价值观、责任心、理性判断、科技创新潜力,这些国民素质才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基础。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