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布迪厄、华康德,1988,《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曹正汉,2011,《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载《社会学研究》第1期。
陈映芳,2010,《行动者的道德资源动员与中国社会兴起的逻辑》,载《社会学研究》第4期。
邓正来,2000,《邓正来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费孝通,1985,《乡土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福柯,2002,《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甘阳,1998,《民间社会概念批判》,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沟口雄三,1996,《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李甦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沟口雄三,2011,《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曲折与展开》,龚颖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郭台辉,2011,《中日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构建——从明治维新到辛亥革命》,载《社会学研究》第4期。
郭于华,2002,《“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载《读书》第7期。
哈贝马斯,2009a ,《论解释学研究的普遍适用》,载《哈贝马斯精粹》,曹卫东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哈贝马斯,2009b ,《公民身份和民族认同》,载《哈贝马斯精粹》,曹卫东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韩秀文,2011,《阐释一个真实的中国宪法世界——以“宪法常识”为核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第5期。
韩愈,2010,《原道》,载卫绍生、杨波(编):《韩愈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黄振辉,2011,《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载《开放时代》第2期。
强世功,2009,《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载《开放时代》第12期。
康晓光,2009,《威权政府+法团主义:让底层有组织地参政》,载《绿叶》第7期。
科尔奈,2006,《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柯文,1989,《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
李剑农,2007,《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杨,2011,《胡汉民与蒋介石的“党权”与“军权”之争》,载《开放时代》第9期。
梁启超,1989,《现政府与革命党》,载《饮冰室合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
列文森,2000,《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小枫,2007a ,《儒教与民族国家》,北京:华夏出版社。
刘小枫,2007b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北京:华夏出版社。
卢梭,2003,《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洛克,1964,《政府论》下册,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骏,2008,《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改革》,载马骏、侯一麟(主编):《公共管理研究》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摩尔,1987,《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乔纳蒂,2008,《自我耗竭式演进:政党—国家体制的模型与验证》,李陈华、许敏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任剑涛,2010,《国家治理的简约主义》,载《开放时代》第7期。
沈毅,2008,《“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载《社会学研究》第6期。
沈志华,2008,《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是如何开始的?》,载《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
史密斯,2002,《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龚维斌、良警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石元康,1999,《天命与正当性:从韦伯的分类看儒家的政道》,载《开放时代》第6期。
苏力,2011,《修辞学的政法家门》,载《开放时代》第2期。
孙立平、郭于华,2000,《“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 镇收粮的个案研究》,载《清华社会学评论》第1辑。
孙中山,1986a ,《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
孙中山,1986b ,《孙中山全集》第11卷,北京:中华书局。
孙中山,1994,《建国方略》,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汪晖,2009,《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载《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王奇生,2003,《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晓方,2007,《驻京办主任》,北京:作家出版社。
韦伯,2004,《支配社会学》,载《韦伯作品集》第3集,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毅,2007,《“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载《社会学研究》第5期。
王汉生、王一鸽,2009,《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基层政权的实践逻辑》,载《社会学研究》第2期。
王汉生、吴莹,2011,《基层社会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发生在一个商品房小区中的几个“故事”》,载《社会学研究》第1期。
项飚,2010,《普通人的“国家”理论》,载《开放时代》第10期。
杨天石,2008,《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杨善华、苏红,2002,《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载《社会学研究》第1期。
应星,2007,《“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载《开放时代》第6期。
余英时,1995,《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张法,2010,《主体性、公民社会、公共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史上的三个重要观念》,载《社会科学》第6期。
张謇,1987,《致袁世凯电》,载杨立强等(编):《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静,2000,《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张鸣,2011,《辛亥:摇晃的中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平,2009,《国家干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赵鼎新,2006,《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周飞舟,2009,《锦标赛体制》,载《社会学研究》第3期。
周黎安,2004,《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载《经济研究》第6期。
周黎安,2006,《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载《经济研究》第7期。
周雪光、练宏,2011,《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载《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周雪光,2008,《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载《社会学研究》第6期。
周晓虹,2010,《中国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载《社会学研究》第2期。
朱健刚,2011,《以理抗争:都市集体行动的策略——以广州南园的业主维权为例》,载《社会》第3期。
朱熹,1992,《孟子集注》,济南:齐鲁书社。
庄文嘉,2011,《跨越国家赋予的权利?——对广州市业主抗争的个案研究》,载《社会》第3期。
Goodnow ,Frank J.,2004,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in Shafritz,Jay M.,Hyde,Albert C.,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Kornai,J ános ,1992,The socialist system:the political economyof communism,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nnheim,Karl,2003,Ideology And Utopia ,NY,New York:Routledge.
O ‘Brien ,Kevin J.li ,lianjiang ,1999,“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in Rural China,”Comparative Politics,Vol.31,No.2,pp.167-186.
O ‘Brien ,Kevin J.li ,lianjiang ,2006,Rightful Resistance inRural China ,New York and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rry ,E.J.,2002,“Moving the masses :Emotion work in the ChineseRevolution,”Mobilization: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Vol.7,No.2,pp.111-128.
Perry ,E.J.,2003,“‘To rebel is justified ’:Cultural revolutioninfluenc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rotest,”in Kam-Yee Law(ed.),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reconsidered:Beyond purge and holocaust,New York:Palgrave.
Raadschelders ,J.C.N.,2008,“The Early Years of the AdministrativeState :Was There a ‘Second Stat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68,No.5,pp.945-948.
Scott ,James C.,1985,Weapons of the Weak :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resistance,Yale University Press.
Scott ,James C.,1990,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transcripts ,Yale University Press.
Shue,Vivinne ,1988,The Reach of the State:Sketches of the ChineseBody Politic,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illman,Richard J.,1999,Preface to public Administration:A searchfor Themes and Direction,Burke ,VA:Chatelatine Press.
Tilly ,Charles ,1990,Coercion,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0,Cambridge :B.Blackwell.
Tilly ,Charles ,1978,From Mobilization to Revolution ,New York:Random House.
Tilly ,Charles ,1986,The Contentious French:Four Centuries ofPopular Struggle,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illy ,Charles ,1995,Popular Contention in Great Britain ,1758-1834,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son,Woodrow ,1887,“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Science Quarterly ,Vol.2,pp.197-222.
「注释」
①“国家”一词没有固定、客观的指代对象,因而其分析意义更多在于展现这些多元概念之间的互构,以此描述中国人的政治版图。
②此处的“中国人”指代作为整体的中国人,因而我们将不会讨论其影响个人心智模式的个体性知识,而只是抽离其中作为整体的部分。
③比如就第一个视角而言,新近就有以下代表性研究:O ‘Brien li,1999;Shue,1988;张静,2000;杨善华、苏红,2002;周黎安,2004,2006;周飞舟,2009;孙立平、郭于华,2000;周雪光,2008;王汉生、王一鸽,2009;吴毅,2007;曹正汉,2011;周雪光、练宏,2011;等等。
④西文中的“Government”作为一个名词有三个意思:第一,指行政当局,或者内阁,常用“The Government”指代;第二,指代政体,国家体制;第三,指代统治、治理、统治方式。参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60页。
⑤孔颖达疏:“曰八政者,人主施教於民有八事也”,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5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422页。
⑥宋濂:《谕中原檄》,载祖金玉(编):《历代檄文名篇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⑦曾国藩:《讨粤匪檄》,载祖金玉(编):《历代檄文名篇选译》,第283页。
⑧秋瑾:《普告同胞檄稿》,载祖金玉(编):《历代檄文名篇选译》,第347页。
⑨参见鲁迅:《阿Q 正传》,载鲁迅:《呐喊》,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版。
⑩参见吴冰心:《新陈代谢》,载《时报》1912年3月6日。
11参见鲁迅:《阿Q 正传》,载鲁迅:《呐喊》,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版。
12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13转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76页。
14孙中山:《关于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1924年1月20日),载《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4页。
15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24年1月20日),载《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97页。
16参见《中国国民党总章》(1924年1月28日),载《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52~162页。
17《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凤凰资讯网,,2012年3月13日访问。蒋介石的”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正是体现了这种保姆型的政治体系。当然,这个体制并不符合国民党党国体制的设计者胡汉民的最初设想。
18《党为人民民心向党》,新浪网,,2012年5月31日访问。
19这里的可以指代任何党政部门。
20《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载《人民日报》1966年6月1日。
21《无产阶极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载《人民日报》1967年1月21日。
22上官兰雪:《我爸是国法》,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23《企业一定要听党的话,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24《审计署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25《茅台:一瓶酒的角色》,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鱼龙混杂龙井茶》,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26《“低调”种菜特供农产品基地为哪般》,腾讯网,,2012年5月10日访问。
27原文是:“会所是招待领导和高级客商的,是按四星级酒店标准建造的。我觉得这有什么好质疑的。网上的东西也真是的。共产党办一个酒店就不行了?不就是为了招待领导的时候标准高一点、接待好一点吗?!”参见《无锡惠山政府办“特殊食堂”四星级酒店标准“屁民不得入内”》,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28《成都交警斥责堵车司机:我只管领导安全》,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29《社论》,载《人民日报》1994年1月1日。
30《体育总局副局长批冬奥冠军:应先谢国家再谢爹妈》,新浪网,,2012年5月10日访问。
31《拆出人命的地方官员果然个个还在》,载《南方周末》2010年4月7日。
32哇哈哈哈哈哈:《论“有关部门”》,天涯网,,2012年5月31日访问。
3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章第3条。
34参见《警惕“政府一申请,法院就强拆”》,载《南方周末》2010年12月30日。
35《副局长质问记者: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南方周末网站,,2012年5月10日访问。
36《交警为何认为不花纳税人的钱》,新华网,,2012年5月10日访问。
何艳玲: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汪广龙: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