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中国 新的平等观与世界(3)

汪晖:中国 新的平等观与世界(3)

--Gabriele Battaglia对话汪晖

问:说起替罪羊,正如您刚才提到的毛,您如何看斯诺登事件和大量的美国谍报活动的曝光?这个家伙(斯诺登)现在飞走了,但对中国和香港特区来说是仍然一件大事。

汪:我不同意那些认为要将斯诺登移交美国的看法。关键在于,当斯诺登揭露了美国已窃取了大量中国大陆和香港信息的时候,应该立即开启一项大型调查。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做这样的调查并将之公诸世界呢?我真的认为在这次事件上,中国不仅仅是 捍卫中国的利益,它应当使得这个事件能够透明和公开化。这是又一个需要打开公共性的案例。

当然,黑客事件正在扩大,美国应当受到更多的谴责,因为大家都在使用微软、苹果、谷歌,所有国家都有黑客行为,现在我们需要将事情的全部揭露给整个世界。我当然希望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分妥协,这是没必要的。我真不希望中国在这个案子上只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相反,我认为这种辩论需要一种真正的国际视野,因为美国同样从欧洲窃取了大量信息。然而讽刺的是,大多数美国媒体将斯诺登描述为犯罪分子。

问:所以这对中国也是个考验。

汪:是的,这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不仅是对美国的巨大考验,它对中国来说尤其是个巨大的考验。它不仅是对国际秩序有意味,对中国的内部制度及其与香港的关系具有同样的意味。斯诺登到香港去,因为他知道香港不同于中国大陆,他当然不会去北京。

香港与美国都遵循国际条约。有些中国人第一次承认香港享有一些只有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才有的权力,所以在我们的制度内,香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搞清楚一国两制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些人马上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香港在国际范围内享有独立的司法体系,这意味着一种主权。在我看这很有意味,因为香港回归中国是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协商的结果,而非一个公开的议程。现在它将承受人们的检验。所以我认为,从不同的发展可能来看,这是个很好的故事。

问:这一案例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呢?

汪:对美国来说,当然他们有点尴尬,但也不会感到太难堪,他们并不太在乎自己的行为。美国做过太多诸如战争,杀戮,劫掠,所以这次事件也并不新鲜。但在这里却很重要,因为这里的所有改革都与中美有关。即使人们会批评美国在穆斯林世界、在南美或非洲发动战争,美国还是一个好模版,因为那里的人们享有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国家对私人生活的干涉是非法的。 在中国,微博上的人们每天都在重复这些口号式的标语,但现在这个事件发生了。所以该如何回应呢?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我们应该对这里的某种政治改革有所"去魅",这是重要的,否则的话我们总要试图把一个"他者"作为样板。

现在的新危机的性质与冷战和后冷战语境下的完全不同。你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可以用这种制度替代那种制度。我们不是为这个制度辩护,而是试图改变它。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实,而不是简单地从对"他者"的幻想开始。这只是一个小故事,却也是一个新开始。

有一个中国与前苏联学术界的辩论,最近我在读Rein Mullerson的书,他是爱沙尼亚塔林(Tallin)大学法学院的院长,也曾担任苏联改革期间戈尔巴乔夫的法律顾问,他对苏联改革过程持非常批判,说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它。语境虽然不同,但我们都同意说中国的境况其实非常相像,改革进程也是相似的。我记得89运动时广场上的标语,--当时我在那里,在绝食抗议开始阶段,正值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我们打出的标语是:"我们要58,不要85",因为当时戈尔巴乔夫58岁,邓小平是85岁。但是历史证明,当时85岁的邓比58岁的戈尔巴乔夫或许要聪明一些,这是很反讽的。

(Gabriele Battaglia是驻北京的中国事务观察家,那里正在开始成为观察全球化及其替代的好地方,他是China-Files 机构的成员,曾任PeaceReporter and E-il mensile 杂志作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